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137篇
化学   1536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255篇
综合类   129篇
数学   1236篇
物理学   10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以Fe3O4为核,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0.5-2.0μm、单分散性好、磁含量可达10%的PSt、P(St/MAA)磁性高分子微球。讨论了温度、引发剂、分散介质、稳定剂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2.
微波聚合制备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微波辐照下,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出粒径单分散、超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微波显著缩短聚合诱导期,加快聚合反应,其部分原因是微波加快引发剂过硫酸钾(KPS)的分解。实验证明微波辐照下KPS的表观分解活化能(ED)由128.3kJ/mol降低到106.0kJ/mol。单体浓度是影响PMMA乳液粒子尺寸的主要因素,在[MMA]小于0.3mol/L时,平均粒径随单体浓度提高而线形增加;[MMA]为0.3~1.0mol/L时,平均粒径稳定在约200nm;之后随单体浓度进一步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引发剂浓度增加对平均粒径影响较小,但增大引发剂浓度可显著降低粒径分散度。选取[MMA]为0.23~0.3mol/L、[KPS]为3×10-3~6×10-3mol/L可以得到粒径200nm的单分散微球。以丙酮/水(体积比1/3)为反应介质,可制备出数均粒径45nm的PMMA纳米粒子。在体系中加入3.5×10-3mol/L的Cu2+,可制备出数均粒径67nm、单分散的PMMA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63.
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因其特异性识别、高效分离目标蛋白的优点在蛋白分离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蛋白分子自身的结构性质,磁性蛋白印迹材料在制备及进一步提升性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提高其印迹效率的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在蛋白分离、免疫分析、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4.
给出了一种直接求解三体原子Schrdinger方程的完整势谐展开方法,包括联立的超球径耦合微分方程和广义本征能方程;将其应用于类氦离子,得到了非常精确的基态和低躺激发态的本征能.  相似文献   
6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孔脲醛树脂-二氧化锆复合微球,在碳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微球表面的酰胺键与三嗪染料-活性艳蓝X-BR分子中三嗪环上的活泼氯反应,将染料键合到微球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样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该萃取剂对BSA的萃取能力。结果表明,该萃取剂对BSA的饱和萃取量达到30.3 mg.g-1,同时萃取的蛋白易于洗脱,1.0 mol.L-1氰化钾的洗脱率达到93.5%。  相似文献   
66.
聚羟基丁酯酯缓释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为载体、以安定为模药的缓释微球,讨论了药物与载体之比对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的影响,以及制备微球条件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微球平均粒径为30~40μm,粒径分布在1~1.5之间,最大载药量为19.51%;最高包封率为67.11%;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呈“两相”释放特征并拌随初始的“突释效应”。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呈皱缩表观形态结构,微球内部横断面具有孔道与孔  相似文献   
67.
球笼烯(C_(60)/C_(70)载体钕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赵春英,陈滇宝,仲崇祺,董文寰,徐玲,唐学明(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系青岛266042)杨海滨,李明辉,邹广田(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球碳载体钕系催化剂,聚丁...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聚己内酯/硝基纤维素共混体系的热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研究,证实了该共混体系在聚己内酯含量较高时,是一个热力学相容的体系,同时两组分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在此体系中聚己内酯长成了清晰规整的环带球晶。聚己内酯结晶形态随结晶温度和共混物组成的变化表明,在共混体系中聚己内酯结晶速率与非晶第二组分的扩散速率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是影响环带球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以其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固相萃取、药物手性分离等领域取得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比较了不同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的特点,同时针对不同聚合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性能的影响作了相应评述,此外对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
球烯-C_(60)和C_(70)的纸制模型曹玲华,刘育亭(新疆大学化学系830046)球烯-C60和C70是具有固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碳素多面体原子簇,是继金刚石和石墨之后,新发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1,2]。由于它特殊的结构和形态,已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