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薄透镜的折反折成像,导出薄透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及折射率公式,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2.
杨晓京  方聪聪 《物理学报》2013,62(18):180702-180702
采用准连续介质多尺度理论及排斥力场函数, 建立了刚性球形压头与单晶铝材料表面纳米接触与脱离过程的跨尺度分析模型, 得到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原子变化状态图及位移云纹图. 研究了接触与脱离过程中单晶铝材料微观变形时原子的排列情况以及压 头形状对位错的形核和发射产生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接触变形机理. 结果表明, 随着接触深度的增加, 球形压头下部两侧的原子受力方向不断变化, 使得载荷-位移响应曲线出现不同于方形压头的阶梯状. 由于压头形状的影响, 压头两侧的密排原子面实现部分滑移形成了肖克利不完全位错. 脱离过程中, 原子紧贴压头向上移动, 实现部分弹性恢复, 残余位移为0.3 nm, 非常接近单晶铝单位位错的伯格斯矢量的 模0.285 nm. 关键词: 准连续介质法 球形压头 单晶铝材料 位错  相似文献   
53.
张九铸 《物理通报》2012,(10):95-97
讨论了自行车在竖直平面内沿水平直线道路的纯滚动.首先,研究了脚蹬上一点的运动轨迹及其形成过程、曲率半径公式.其次,在考虑滚动摩阻的情况下,研究了自行车刹车过程和加速过程中前后轮所受支持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54.
运用Hilbert核的奇异积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研究具任意形状裂纹的各向同性弹性半平面在周期压头作用下的周期接触问题,将所考虑问题转化为第一型或第二型的奇异积分方程组.最后给出带垂直裂纹的半平面在光滑平底压头作用下的数值结果.令α→∞时,就得到非周期经典结果.  相似文献   
55.
考虑压头曲率半径的J2形变理论压痕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经典J2形变理论,在考虑压头曲率半径的前提下,针对几组微压痕实验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给出理论计算结果并与实验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发现考虑了压头曲率半径后的经典J2形变理论得到的整段计算曲线不能和实验曲线吻合,可以推理出即使考虑压头曲率半径的的影响,经典J2形变理论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6.
徐永祥  陈磊  朱日宏 《光学技术》2005,31(3):360-363
曲率半径(ROC)是光纤连接器端面三个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介绍了测量该曲率半径的一种算法:重叠四步平均法(OAF)。对算法过程中涉及的被测波面相位主值计算及表面面形重构等方面作了理论分析,给出了模拟结果。分析了移相器位移误差对曲率半径测量的影响,给出了ROC误差与移相器位移误差关系的曲面图,并对四步平均法和OAF算法产生的ROC误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有移相器位移误差情况下,OAF算法优于四步平均法,且在普通的标定误差≤5%和非线性误差≤5%所构成的移相器位移误差范围内,由OAF算法产生的光纤连接器端面ROC测量误差<7.2×10-5。  相似文献   
57.
季小玲 《物理学报》2010,59(6):3953-3958
推导出了部分相干平顶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等效曲率半径的解析表达式,详细地研究了湍流对其等效曲率半径的影响.研究表明,湍流使得等效曲率半径R减小,但是只有当湍流足够强时等效曲率半径极小值出现的位置zmin才会改变.在弱湍流中,R随着光束相干长度β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强湍流中,R随着β的增大而减小.R随着光束阶数M(N)的增大而缓慢减小.若β越大、 关键词: 等效曲率半径 湍流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  相似文献   
58.
王嗣强  季顺迎 《力学学报》2018,50(5):1081-1092
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可有效地描述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非球体颗粒形态, 并通过非线性迭代方法精确计算单元间的接触力. 对于具有复杂几何形态的超二次曲面单元, 线性接触模型不能准确地计算不同接触模式下的作用力. 考虑超二次曲面单元相互作用时不同颗粒形状及表面曲率的影响, 本文发展了相应的非线性黏弹性接触模型. 该模型将不同接触模式下的法向刚度和黏滞力统一表述为单元间局部接触点处等效曲率半径的函数; 切向接触作用则借鉴基于Mohr-Coulomb摩擦定律的球体单元非线性接触模型的计算方法. 为检验超二次曲面单元接触模型的可靠性, 对球形颗粒间的法向碰撞、椭球体颗粒间的斜冲击过程、圆柱体的静态堆积和椭球体的动态卸料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 并与有限元数值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计算表明, 考虑接触点处等效曲率半径的超二次曲面非线性接触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 并合理地反映非球形颗粒体系的运动规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长宽比和表面尖锐度对卸料过程中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 为非球形颗粒材料的流动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离散元方法.   相似文献   
59.
对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原理以及牛顿环中心暗斑大小对曲率半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通过调节不同型号牛顿环的中心暗斑,多次测量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牛顿环中心暗斑愈大,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就愈大,产生的与其相对应的实验误差就愈大。  相似文献   
60.
吴晓松 《物理通报》2017,36(1):71-76
用数学方法的曲率半径公式可以求出各类圆锥曲线在其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但是真要具体求解的话 需要涉及对变量的一阶求导和二阶求导, 从而使得曲率半径的表达式看起来比较繁杂, 为此撇开数学的角度, 从纯 物理的方法来求解圆锥曲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