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200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319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01篇
物理学   4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将数学中的二元凸函数判定和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结合,提出了针对三维荧光的光谱区域选择方法,并利用此种方法从光谱图中提取出含有丰富光谱信息的凸集区域。对水体中总有机碳的检测和白酒中黄曲霉素的检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三维荧光光谱区域选择方法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与利用全光谱所建立的回归模型相比,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6.17%和4.97%。  相似文献   
22.
Abstract

A novel polymeric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refluxing disodium acetylene dicarboxylate with tributyltin chloride in dry methanol. The solid-stat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The tin(IV) metal exhibits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Each carboxylate group of the ligand acts in a bidentate fashion, linking adjacent metal atoms to produce polymeric chains, which are cross-linked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相似文献   
23.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ive homologous series of symmetrical compounds composed of banana-shaped molecules containing a biphenyl moiety are reported. All these compounds are non-Schiff's bases and are esters. The effects of lateral substituents such as fluoro, methyl and ethyl in the side arms of these molecules are examined. These substituents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in reducing the clearing temperatures. Banana phases such as B1, B2 and B6 were observed in the above series of compounds. The mesophas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bination of polarizing optical mic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ctro-optic studies.  相似文献   
24.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 (1)和[CuL2][Cu(en)2]·2H2O (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化合物12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格。此外,还研究了两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5.
利用三维(3D)细胞反应器模拟体内微环境,建立了一种与肿瘤细胞作用的活性分子的筛选和分析方法.利用药物与三维细胞反应器中活肿瘤细胞和固化肿瘤细胞分别作用后的HPLC生物指纹谱峰面积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建立了与细胞结合的活性成分的筛选识别模型.已知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和白藜声醇的谱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抗肿瘤药物酮洛芬和青霉素G的谱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利用该模型筛选识别与细胞结合的活性成分是可行的.此外,应用该模型从中草药桃儿七提取物中筛选出了7种可作用于Lovo细胞的活性成分.此研究提供了一种模拟体内微环境下与肿瘤细胞作用的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分析方法,在药物发现环节,特别是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黄剑芳 《化学教育》2022,43(3):105-115
针对物质结构教学的抽象性,开发了一套基于三维虚拟技术的物质结构教学软件,可对结构模型进行旋转、平移、缩放、切割、镜像、插入或删除原子(团)及启停预先设置的动画等操作,强大的交互功能不仅能对分子或晶体结构如构造异构、立体异构、晶体的堆积方式、晶胞的划分、配位数、晶体结构中的空隙及空间利用率等问题进行效果极佳的可视化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B12与C60分子空间构型转变的探究揭示数学构型的重要性,通过对六方晶胞占有原子个数的探究修正晶胞模型,通过对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方式成因的探究提出“半密置层”概念来完善紧密堆积规律等案例,展示出三维虚拟技术在微观结构探索发现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7.
选取123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灌注成像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检查,研究二者在癫痫病诊断及鉴别中的价值。结果发现,研究组全面发作脑血流量(CBF)、低频振幅(ALFF)<部分发作和对照组,全面发作血清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认知功能(MMSE)评分<部分发作<对照组,血清神经肽Y(NPY)>部分发作>对照组(P<0.05),且癫痫患者CBF、ALFF与BDNF、IGF-1、MMSE呈正相关,与NPY呈负相关。CBF与ALFF联合在诊断癫痫发作、鉴别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方面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说明3D-ASL灌注成像及rs-FMRI在癫痫发作诊断及鉴别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方面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8.
陈丽娟  陈晓怀  刘芳芳  王景凡 《物理学报》2016,65(8):80603-080603
如何实现高精度的测量是现代制造业及微电子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基于微纳米测头的三坐标测量机是当前实现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测量尺寸的减小, 常用的纳米/微纳尺度的测头与待测表面之间形成静态接触, 其表面相互作用成为了影响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基于一种触发式振动测头, 研究了其动力学模型, 并通过对测头纳米尺度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确立了测头振动参数与表面相互作用之间的关联. 实验研究表明, 参数优化后的谐振微纳测头能有效抑制表面作用带来的干扰, 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9.
苝二酰亚胺类小分子由于其固有的强分子聚集特性,导致活性层形貌难于调控,器件效率相对于近年来报道的受体-给体-受体型稠环小分子受体一直处于劣势.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个以吡咯并吡咯二酮为中心核的双臂型和四臂型苝二酰亚胺类小分子受体.其中,c-PDI2nc-PDI2两个双臂型分子分别将两个苝二酰亚胺臂置于吡咯并吡咯二酮核心骨架的碳取代位和氮取代位;四臂型PDI4是将四个苝二酰亚胺臂置于吡咯并吡咯二酮核心骨架的四个取代位.通过对三个受体小分子的光谱吸收、能级水平、薄膜形貌以及光伏性能的详细研究,发现三个受体小分子都拥有扭曲的分子结构并由此带来无定形薄膜形貌,表明其分子聚集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相对于双臂型受体分子,四臂型PDI4具有更强的光吸收能力和电子传输性能,从而获得了8.45%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是c-PDI2器件效率的2倍和nc-PDI2器件效率的1.5倍.  相似文献   
30.
Considering the instability and low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PLQY) of blue‐emitting perovskites,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and attractive to construct single crystalline hybrid lead halides with highly stable and efficient blue light emission. Herein, by rationally introducing d10 transition metal into single lead halide as new structural building unit and optical emitting center, we prepared a bimetallic halide of [(NH4)2]CuPbBr5 with new typ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anionic framework. [(NH4)2]CuPbBr5 exhibits strong band‐edge blue emission (441 nm) with a high PLQY of 32 % upon excitation with UV light. Detailed photophysical studies indicate [(NH4)2]CuPbBr5 also displays broadband red light emissions derived from self‐trapped states. Furthermore, the 3D framework features high structural and optical stabilities at extreme environments during at least three years. To our best knowledge, this work represents the first 3D non‐perovskite bimetallic halide with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blue light e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