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87篇
化学   2802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朋勉  刘自力 《分子催化》2005,19(6):444-447
应用XPS、DTG、DTA和XRD技术,分析了La提高催化剂Co-La/γ-Al2O3活性的原因.加入La后,XPS分析得出,Co2p在催化剂表层含量是未加前的1.65倍;DTG和DTA表征显示,La对催化剂的热效应影响很小;XRD分析表明,La的加入提高了Co3O4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22.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混合含氟对甲苄醇类菊酯的合成及其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劲梅  陈震  邹新琢 《有机化学》2004,24(9):1122-1124
报道了4种混合含氟对甲苄醇类拟除虫菊酯的新化合物,即三氟甲基氯菊酸、(±)-cis-二氯菊酸、(±)-trans-二氯菊酸、( )-trans-第一菊酸的含氟对甲苄酯的合成.生物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四龄孑孓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4.
N-烷基化手性氨基醇配体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制备了不同构型的两种N-单烷基和N-双烷基的新的手性氨醇配体。  相似文献   
25.
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催化剂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海  鲍骏  伏义路  卞国柱 《催化学报》2003,24(11):826-830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K-Co-Mo催化剂.样品经不同温度还原后,用于低碳醇的合成.XRD和HRTEM结果表明,样品是超细粒子,粒子尺寸为2~5nm.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最佳还原温度为500℃.最佳反应温度范围为310~330℃.升高压力和空速可以提高醇的收率和选择性.在空速14400h-1,压力6.0MPa和温度310℃的条件下,醇的选择性为55.8%,收率为520.0g/(kg·h),MeOH/C2+OH为0.27.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在200h的寿命实验中,活性基本不变.与文献中催化剂相比,超细K-Co-Mo催化剂对合成醇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对C2+OH的合成明显高于其他合成醇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26.
27.
28.
PAA/PVA SIPN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醇(PAA-PVA)半互传网络型高吸水性树脂,其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为:丙烯酸(AA)与PVA质量比为10∶0.5,AA中和度为80%,加入AA单体质量0.14%的引发剂和0.025%的交联剂,产物吸水率为530g/g,吸盐水率达63g/g。并采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在聚乙烯醇存在下,用罗丹明B-Mo(V)-SCN~-荧光熄灭法测Mo,能消除过量的SCN-对罗丹明B的熄灭作用。加入聚乙烯醇后体系的荧光熄灭倍数比未加入时大14倍。此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检测下限0.12ng/ml Mo.可用于测水和头发中的钼。  相似文献   
30.
Donor-acceptor properties of alumina modified with lithium cations were studied by ESR of paramagnetic complexes of adsorbed anthraquinon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n negative ion emission (exoemission) accompany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isopropyl alcohol in the adsorption layer. The data on the activity measured by the pulse microcatalytic technique in isopropyl alcohol decomposition are discussed. Small additives of lithium were found to promot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The role of acid and basic sites in isopropyl alcohol decomposition was discussed. Published in Russian in 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Khimicheskaya, No. 4, pp. 616–621, April,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