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98篇
化学   225篇
晶体学   29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3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介绍了利用辉光放电光谱法分析掺杂纳米硅薄膜,通过优化辉光光源激发参数、计算标准样品的溅射率,建立了掺杂纳米硅薄膜的定量表面分析方法。方法应用于实际掺杂纳米硅薄膜样品的分析,并将分析深度、剖析结果与表面形貌仪的结果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分析方法快速、准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value for the specific grain-boundary resistivity ρSGBR of Ni metal. New results are presented on the room-temperatur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nanocrystalline (nc) Ni metal samples produced by electrodeposition with various grain sizes. These resistivity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ports on nc-Ni and all results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Andrews [Phys. Lett. 19, 558 (1965)] who found that the resistivity increment due to grain boundarie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grain-boundary surface area per unit volume which is, on the other h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grain siz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rain size directly accessible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is the relevant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ρSGBR whereas the crystallite size deduc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line broadening leads to an underestimation of ρSGBR because coherency-breaking intragrain defects not 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resistivity also cause a line broadening. From the evaluation of the nc-Ni resistivity data at room temperature, we find that 4.45·10?16?Ω·m2?ρSGBR(Ni)??16?Ω·m2 and our upper bound agrees exactly with the most recent calculated value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3.
由于纳米晶体镍具有电催化甲醇的活性,本文采用双脉冲法在玻碳表面上电沉积制备了纳米晶体镍,并分析了脉冲条件对其晶粒尺寸的影响。电沉积的溶液组成为300 g·L-1 NiSO4·6H2O,45 g·L-1 NiCl2·6H2O,40 g·L-1 H3BO3,5 g·L-1 C7H5NO3S,0.05 g·L-1 C12H25NaO4S,最优的脉冲工艺参数是脉冲平均电流密度为100 mA·cm-2、脉冲占空比为30%,脉冲频率为100 Hz, pH为1.5、温度为55 oC。利用XRD、TEM、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阻抗分析了纳米晶体镍的晶粒尺寸、结构及性能。制备的电沉积层致密均匀,为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晶体镍的平均粒径在18 nm左右,玻碳材料表面上通过电沉积得到的纳米晶体镍在碱性环境下对甲醇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4.
根据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在不同温度下晶化的Fe基非晶合金薄带三维介观结构的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Mssbauer谱等前人已有的实验结果并在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Fe基非晶合金薄带在不同温度下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两种Nb-B框架介观结构、团聚相和单位体积纳米晶粒平均数等新概念,建立了Fe基纳米晶合金的晶化机理假说,提出了描述Fe基非晶合金晶化过程的介观织构模型.这个模型能够演化成二相结构模型和三相互套结构模型,还可以合理地解释现有的实验结果以及500—600℃退火中Fe基纳米晶巨磁阻 关键词: Fe基纳米晶合金 晶化机理 两种Nb-B框架介观结构 团聚相  相似文献   
95.
采用钛酸丁酯水解法制备出直径约为20 nm的纳米TiO2,并用钛酸丁酯对其进行改性。研究表明TiO2与硬脂酸事实上通过化学键键合,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文中还提出了三种制备TiO2复合纳米农药制剂的方案,并探讨了几种TiO2复合纳米农药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采用钛酸丁酯为原料直接在农药乳油中原位生成的TiO2复合纳米农药制剂与原农药性状保持基本一致,光催化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96.
应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菁类染料Cy3和Cy5复合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合两种染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确定了Cy3和Cy5的电子基态和激发态能级位置.结果表明两种染料的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TiO2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复合敏化可以显著提高TiO2纳米晶的光电流,使TiO2纳米晶电极吸收波长由紫外光区红移至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复合敏化降低了染料Cy3 在电极吸附时的聚集程度,使其单色光的转换效率(IPCE)提高了169%,复合敏化电极总的光电转换效率η为2.09%,分别是Cy3和Cy5单独敏化时光电转换效率的2.069 和1.229倍.  相似文献   
97.
以硝酸铟作为前驱体,在蒸馏水和乙二胺的混合溶剂中制备出了InOOH纳米晶,详细地考察了反应溶剂及温度对终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光吸收性质及其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紫外光下及可见光下对液相中的染料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发现InOOH在紫外光下可以彻底分解RhB,而在可见光下只能使RhB脱色。InOOH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RhB的分解遵循两种不同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8.
以Zn( NO3)3·6H2O、Ce( NO3)3·6H2O为原料,明胶为模板分散剂,采用凝胶模板燃烧法制备纯ZnO和Ce/ZnO纳米晶,利用XRD、TEM、BET、UV-Vis漫反射进行表征.以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产物粒子形状基本为球形,结晶良好,属六方晶系结构.相比纯ZnO,Ce/ZnO对光具有更高的吸收利用率,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罗丹明B的降解能力均有明显提高;随Ce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罗丹明B的降解率相应增大,在紫外和可见光下降解率分别可达98.6;、78.3;,其原因在于Ce掺杂有利于在ZnO纳米粒子中心和表面之间产生电势差,实现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99.
徐雁 《化学进展》2011,23(11):2183-2199
纤维素是自然界储藏量最大,可再生且可生物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晶态纳米纤维素是天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结构支撑体,其多级孔道结构,手性液晶排列和活性羟基官能团赋予它优异的模板效应。本篇综述回顾了功能性无机-晶态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组装方法,侧重讨论静电纺丝法,细菌纤维素和纤维素气凝胶模板矿化法,凝胶-溶胶法,溶液浇铸法和静电层贴法的组装特点。扼要介绍了晶态纳米纤维素的形貌和晶体结构,提取方法,排列方式,化学修饰和溶剂等。天然复合材料的生物功能与其多级结构和多元组分的协同效应息息相关,文章以木质纤维素的刚性和海参表皮的化学感应性为例,浅谈晶态纳米纤维素微束的螺旋结构和纤维素复合体的多级结构在仿生组装功能性纤维素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最后,作者对晶态纳米纤维素在设计组装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的未来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藉此综述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0.
应用双模晶体相场模型,模拟共格纳米孪晶结构.结果表明:球状晶粒生长成的共格孪晶片层,在共格面上的原子排列有变形,容易出现位错;条状晶粒凝固生长成的共格孪晶界,比用球状晶粒长大生成的共格孪晶界的原子排列整齐.应用晶体相场模型,可以精确计算纳米孪晶带的厚度,设计和控制带内的原子层数,实现人工操纵纳米共格孪晶片层结构,指导实验研究纳米孪晶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