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5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903篇
化学   5785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385篇
综合类   100篇
数学   737篇
物理学   20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7篇
  197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聚合物-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聚合物-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形成法、沉积法、离子注入法、辐射化学法、光照化学法、直接分散法、球磨法;介绍了聚合物.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这种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2.
将目标因子分光光度法应用于五味子提取液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等三项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介绍了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分析步骤,运用计算机VC 语言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因子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8.9%-106.7%之间,样品不经分离即可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3.
以量化的分子结构参数和实验结果为依据, 运用模式识别技术、多元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了目标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建立了准确性较高的2个键合常数预测模型和1个作用模式预测模型. 初次量化的分子结构参数有21种, 经过筛选发现其中的10种参数对相互作用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抗癌药物的分子设计和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4.
AB5型球形合金粉的表面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雾化(Gas-atomization)技术制备的AB5型球形合金粉,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粉粒呈球状便于在多孔基片内装填;耐压耐磨性好;抗碱能力强且不易解胶.但它的电化学初活性差,难于活化.有碍电池中的应用.采用适宜的氧化剂(铜盐水溶液)处理,使球粒表面形成一个富铜、富镍亚层,显著地改善了合金粉的电化学活性.经处理的MlNi3.8CO0.5Mn0.3Al0.4球形合金粉,仅3次充放电循环其放电量便可达到240mA·h·g-1;而未经处理的同一合金粉即便经6次充放电循环其放电量也只有103mA·h·g-1.  相似文献   
65.
总结了芳香族聚呋喃的氧化聚合方法,系统论述了聚合过程中影响聚呋喃性质的各种因素,推测了聚呋喃的链结构,介绍了聚呋喃的各种改进方法和效果。指出聚呋喃及其共聚物是一种电导率在10-11到10-1S.cm-1范围内有机半导体材料,其电聚合沉积膜具有奇特的电活性、优良的热加工性和特殊的表面形貌,可望在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的吸附与富集、传感探测等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6.
杨勇  李骏 《电化学》1996,2(4):363-371
贮氢合金材料电化学与表面性能的研究进展①杨勇李骏林祖赓(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便携式电器(如移动电话,摄像机与笔记本电脑等)对电池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67.
It has been recently proved that RuO2 can act as an effective surface activator of aluminum alloy sacrificial anodes. TiO2 has the property of stabilizing RuO2 coating and resisting biofouling on metal surfaces. Hence, a mixed oxide catalytic coating of TiO2 and RuO2 can enhance the galvanic performance of aluminum alloy sacrificial anodes and resists biofouling on the anode surface. In the present work RuO2–TiO2 mixed oxide was coated on aluminum alloy sacrificial anodes. The large and uniform porous nature of the coating was found to facilitate efficient ion diffusion. The coating was found to persist on the anode even after 3 months of galvanic exposure. The anode having an optimum combination of the mixed oxide had 70% TiO2 as the major component in the coating. The catalytic coat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odes to a large extent.  相似文献   
68.
泡沫铅对VRLA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结构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随着36V/42V汽车电源系统的提出,新一轮汽车用电池的竞争不断加剧。从目前情况看,铅酸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廉,使用可靠,原材料来源丰富,铅回收率可高达98%等优点,因此成为电动车电源最实际的选择之一[1]。但作为电动车用电池,需要克服其比能量低、充电接受能力差和负极硫酸盐化等缺点。为此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近报道用铸造多孔体作为敞口铅酸电池的集流体,它的比表面积为14cm2·cm-3,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上升到50%,远高于传统的铸造板栅[2]。在铅酸电池集流体研究领域里另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以R V C(R etic-ulated V i…  相似文献   
69.
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工业合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庆华  邹昶 《有机化学》1994,14(1):1-11
本文介绍了光学活性化合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论述了工业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The diffraction peak broadening induced by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cycling has been analyzed in four different Laves phase compounds with the C14 and C15 structures. The broadening is due to strain most probably originating from dislocations generate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α and β hydride phas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ell volu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has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t is strongly compound dependent. In the case of the C14 structure, the broadening is large and isotropic, and the latter can be related to the isotropy of the elastic constants of the metallic phase. The broadening is less for the compounds with the C15 structure, which can be related to a possibly softer lattice. Better ageing properties after long-term cycling are predicted for this cryst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