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26篇
化学   2213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2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球笼烯(C_(60)/C_(70)载体钕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赵春英,陈滇宝,仲崇祺,董文寰,徐玲,唐学明(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系青岛266042)杨海滨,李明辉,邹广田(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球碳载体钕系催化剂,聚丁...  相似文献   
72.
银络合物在催化核上的还原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尿嘧啶银络合物在胶态金属及其硫化物核上被对苯二酚还原的反应,并以Ag和Pt电极代替催化核与对苯二酚显影剂和银络合物组成原电池作为电化学模型,分别测定该络合物阴极反应和对苯二酚阳极反应的电流。结果表明,原电池的电流大小与反应速度成正比关系,从而为物理显影电极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Pd-Cu)/C上苯乙烯氧化羰化合成肉桂酸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130℃下研究了Pd-Cu催化剂组成,反应温度,少量添加剂和原料气中O_2含量等对苯乙烯氧化羰化合成肉桂酸甲酯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形、相态进行表征.发现O_2有双重作用;O_2不仅使Pd-Cu之间的价态循环,而且能抑制反应过程中饱和苯丙酸甲酯的生成.指出催化反应中Pd-Cu之间的催化协同效应促进了产物的生成.初步讨论了本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4.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锰(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林清赞  钟勇 《分析化学》1995,23(3):340-342
本文研究在硫酸介质中,锰(Ⅱ)催化EDTA还原重铬酸银,而使之褪色的新指示反应。确定了催化褪色反应动力学条件,锰(Ⅱ)的浓度在0-0.4μg/ml范围内,工作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1μg/mL,该方法用于天然水及污水中锰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5.
Summary The addi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phenyl glycidyl ether (PGE) was investigated in a semi-batch reactor using immobilized quaternary ammonium chloride catalysts. Five different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following supports : (1) soluble poly(ST-<Emphasis Type=Italic>co</Emphasis>-VBC) [C1], (2) insoluble poly(ST-DVB-VBC) [C2], (3) macroporous poly(ST-DVB-VBC) [C3], (4) poly(ST-<Emphasis Type=Italic>co</Emphasis>-VBC)-MMT [C4] (5) modified MCM-41 [C5]. The addi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PG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seudo-first order proces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GE. The pseudo-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 for the catalysts decreased in the series C1&gt;C3&gt;C2&gt;C4&gt;C5.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C1 to C5 catalysts was 8.6, 20.9, 19.9, 23.9, and 26.8 kJ/mol, respectively. The immobilized catalysts can be reused in least 4 successive runs without any considerable loss of their initial reactivities.  相似文献   
76.
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叔丁醇脱水生成异丁烯的反应研究对比了国内外常见种类的凝胶型和大孔型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性能,并对树脂的性质,预处理方法,以及其用量和再生程度等因素对树脂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新型大孔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77.
(PdCl2—PVP)/Al2O3催化剂中Pd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菁  李灿 《分子催化》1992,6(1):32-37
氯化钯先锚定在聚乙烯吡咯烷酮上后进一步负载到Al_2O_3上所制的催化剂[简称(PdCl_2-PVP)/Al_2O_3]是一种活性、选择性高,稳定性好的烯烃、二烯烃和多烯烃加氢催化剂。本文结合加氢反应,使用XPS、FT-IR、电镜及用CO为探针的FT-IR,对这种催化剂进行了考察。实验说明,在这种催化剂中,钯的价态是在0—2之间。红外光谱在486cm~(-1)处有一微弱的小峰,说明存在Pd—N的配位键。催化剂中钯含量低时(0.2wt%)稳定性好,不吸附CO,活性中心是络合钯原子;当钯含量较高时(0.7wt%),催化剂的初活性虽不低,稳定性却较差,这种催化剂能吸附CO,IR谱图上仅在1919cm~(-1)处有CO桥式吸附态的伸缩振动。表明除络合钯原子外,还有聚集的钯金属存在。FT-IR尚表明,PVP在Al_2O_3上可能并非单纯的物理吸附。电镜结果表明,PVP在Al_2O_3上呈30—70(?)的微球状,(PdCl_2-PVP)/Al)_2O_3上的(PdCl_2-PVP)亦呈微球状,与前者无明显区别,这种催化剂中其活性中心是络合钯原子。  相似文献   
78.
利用化学键合和“瓶中造船”方法,成功地将酒石酸钛配合物接枝到HMS(heragonal mesoporous silicas)上或包络合于微孔NaY内.FT-IR表征表明酒石酸钛在HMS上是通过与载体表面羟基发生交换作用而被固载的;在NaY载体上则是通过包络合被封装在载体的超笼内.UV-Vis可见漫反射表征表明两类固载型催化剂有着相似的钛配位环境.在催化肉桂醇环氧化反应中,HMS键合型催化剂的反应转化率比NaY包络型催化剂的高;但后者在环氧化选择性上要高于前者.回收样品的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类固载型催化剂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活.  相似文献   
79.
KBrO3-DBS偶氮氯膦在0.8ml.L^-1的H2SO4介质中长时间加热亦无明显褪色现象,但在有微量铱存在时,褪色反应在3min内完成,且与Ir(Ⅳ)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微量铱的催化褪色分光光度分析法,其检出限为0.01μg.10mL^-1铱的含量在0.01-0.20μg.10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0.
张振义  张光 《分析化学》1993,21(5):557-559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定铑的催化氢波体系.先使Rh(Ⅲ)与3,5-diCl-PADMA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以适量HclO_4将溶液酸化后进行极谱测定。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体系的最佳分析条件为:0.05 mol/L pH5.0的HAc-NaAc,1.6×10~(-5)mol/L3,5-diCl-PADMA,沸水浴加热15min.,4.4 mol/L HCIO4酸化。在此条件下的线性范围为1.9×10~(-11)~3.9×10~(-9)mol/L,检出限达5.8×10~(-12)mol/L。大量Cu(Ⅱ)、Ni(Ⅱ)、Fe(Ⅲ)及Co(Ⅱ)对体系的干扰可用EDTA消除。研究了催化波的性质,表明该波为Rh(Ⅲ)与3,5-diClPADMA络合物的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