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化学   414篇
物理学   9篇
  2013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乳酸-丙酮-BrO3^——Mn^2^+-H2SO4化学振荡体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从俊  庄林  刘义  林智信 《化学学报》1997,55(3):259-264
本文报道了与生命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中间物参与的乳酸(以下简称LA)-丙酮(以下简称Act)-BrO3^--Mn^2^+-H2SO4新型化学振荡体系, 考察了振荡体系中诸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范围及影响因素, 获得诱导期、振荡周期、振荡寿命所对应的表观活化参数EIN, EP, EL分别为60.68kJ.mol^-^1, 61.03kJ.mol^-^1,135.80kJ.mol^-^1。分析了诱导期的新特征及可能的振荡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2.
聚苯胺修饰电极膜厚度的理论公式及其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于计算聚苯胺修饰电极膜厚度的理论公式,它实用于恒电流法和循环扫描伏安法制得的膜,经验证理论和实验相符合.文中还讨论了PANI密度及摩尔体积的计算和化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3.
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爱华  魏均娴 《化学学报》1994,52(5):517-520
从臭灵丹(LaggeraPterodonta(DC)Benth)地上部分水煎浓缩液的氯仿提取液中,分离出四个化合物(1-4),1和2为倍半萜化合物,3和4为黄酮化合物,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1^3C谱、^1H-^1Hcosy谱及质谱测定,分别为臭灵丹酮酸、冬青酸、洋艾素和金腰素乙。化合物1具有桉烷型倍半萜结构,为Δ^4^,^1^1-桉双烯-3-酮-13-酸,它是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4.
打破碗花花中三萜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打破碗花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五个单取代三萜皂苷, 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了三个新苷, 命名为找破碗花花苷A(S~3)、B(S~4)和C(S~5)(hupehensissaponins A、B、C)。两个已知的三萜皂苷是prosapogenin CP~4(S~1)和CP~6(S~2),曾从本属植物中发现过。  相似文献   
35.
以代数学中的惯性定理为基础, 用分割技术使邻接矩阵约化, 借助图形表述,一般地求出分子的成键、非键。反键轨道数序列, 预测其态分子的电子数和价态、而无需获得能级和分子轨道的详细数字结果, 示范处理了一些非交替烃, 多而体原子簇和C~60异构体。  相似文献   
36.
李晶  张柏林  汪尔康 《化学学报》1994,52(7):646-65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和玻璃碳电极(GC)表面的性质, 并对修饰钴卟啉后的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探讨。结合修饰钴卟啉前后的循环伏安结果和STM形貌图, 讨论了电极表面的结构对分子氧的电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从微观角度阐述了GC电极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活性明显高于HPOG电极的内在因素,为修饰电极的表面性能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7.
  戴林森  薛志元 《化学学报》1994,52(7):716-721
使用固体高分辨核样共振技术研究Zn^2+, Ga^3+,等离子在HZSM-5分子筛中的行为。结果表明, Ga^3+离子主要定位于HZSM-5外表面, 不能抑制骨架脱铝; Zn^2+离子进入了HZSM-5内孔道, 取代了桥羟基上部分质子位, 能稳定沸石骨架。Ga^3+,Zn^2+离子均未进入沸石骨架位。骨架脱铝顺序为: GaHZSM-5>ZnHZSM-5》BaHZSM-5≌CaHZSM-5。  相似文献   
38.
中药升麻的化学成分III. 升麻苷C和升麻苷D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升麻的地道药材之一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 Maxim.]的根茎中分得两个新的环菠萝蜜烷型三萜双糖苷, 分别命名为升麻苷C(cimiside C,1)和升麻苷D(cimiside D,2)。它们的结构经IR, MS, 1^H和13^C NMR, 1^H-1^H COSY,1^H-1^H TOCSY, 13^C-1^H COSY, 13^C-1^H COLOC及DEPT测定, 确定为(23R, 24R)-24-异乙酰氧基-shengmanol-3-O-β-D-吡喃木糖-15-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23R,24R)-24-异乙酰氧基-shengmanol-3-O-β-D-吡喃来苏糖-15-O-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势模型研究了固体C~6~0的各种可能的取向状态,根据不同温度下取向运动规律计算出了面心立方到简立方以及到取向玻璃态的两个取向相变的温度,并研究了压力对取向相变的影响,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40.
吴养洁  宋毛平  杨立  陈继红 《化学学报》1994,52(11):1133-1139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共13种芳基-8-喹啉氧基汞化合物,其中12种为新化合物, 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鉴定了其组成与结构,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分子中存在有N→Hg分子内配位.提出了溶剂效应对紫外光谱性质和N→Hg分子内配位影响的机理. 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取代基仅影响汞-苯环质子的化学位移,说明共轭效应未通过分子内配位贯穿于整个分子.^1^9^9Hg化学位移值与Hammett-Brown常数σ^+间存在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