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9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自动控温系统、测温电桥、自动计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平台组成一种毛细管黏度计自动检定/校准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吸液、自动计时以及数据自动处理功能,可用于标准黏度液定值和毛细管黏度计检定/校准。  相似文献   
62.
在不同温度、载荷和速度条件下,考察非硫磷油溶性有机钼(SPFMo)添加剂对发动机低黏度润滑油(0W-20)在轴承钢、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五种不同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三维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基底材料磨痕的形貌、磨损体积和元素成分进行测量和分析. 结果表明:在五种材料表面,SPFMo均可明显提高0W-20的减摩抗磨性能. 温度越高,SPFMo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除钛合金外四种材料的摩擦系数最高可降低18%~23%;五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随着载荷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摩擦速度的升高,五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磨损率均随摩擦速度的升高而升高. 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发动机的润滑油选用和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3.
用混合乳化剂UE20/PVA制备的水包油型生漆乳液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漆酚基乳化剂(UE20)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 研究了UE20与PVA的质量比、混合乳化剂质量分数(wME)、水与天然生漆(RL)的质量比、温度和贮存时间对RLE性能的影响,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wME对RLE粒子的大小及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RLE的黏度随着PVA的增加而增大; 当wME≤6.7%时, RLE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 其黏度随着wME的增大而增大, 乳液的稳定性增强; 而当wME≥10.0%时, RLE则表现出膨胀型流体的特征, 乳液的黏度较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及水的用量增加, RLE粒子间相互作用减弱, 乳液的稳定性降低.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影响RLE的黏度及稳定性的顺序为wME>mH2O∶mRL>mUE20∶mPVA>乳化温度. 随着wME的增大, RLE粒子的粒径减小, 其形态也由不规则的形状转变为球形粒子.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交联得到的用于三次采油的弱凝胶体系, 使用不同交联剂的水凝胶体系表现出不同的流变特性, 反映两种不同织态结构的弱凝胶, 一种为接近于均匀分形交联网的整体凝胶, 另一种为有特征尺度的非均匀交联网的胶态分散凝胶. 上述结果得到了光学显微镜观测的证明. 强剪切和拉伸流的结果表明, 当凝胶体系中存在大量胶团时, 强剪切可以加强体系中网络结构的完整性, 使得流变性质加强, 不同于一般凝胶的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65.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沥青质分散剂对甲苯-正庚烷-沥青质体系中沥青质的稳定作用,通过黏度法考察了沥青质分散剂对沥青质溶液中胶束缔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醇(DAL)、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苯酚(DP)对沥青质都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三种沥青质分散剂的稳定作用顺序为DBSA>DP>DAL。DAL、DP及DBSA浓度较低时(1%)对沥青质甲苯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相似,推迟了黏度迅速增加的拐点,即可以抑制沥青质胶束的缔合。DBSA浓度较大时,沥青质胶束没有明显的聚并,同时使得沥青质溶液的相对黏度增加明显。三种沥青质分散剂都能显著降低胶束的聚集数;三种沥青质分散剂抑制沥青质胶团聚并强弱顺序为:DBSA>DP>DAL。这与其头部官能团的酸性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66.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利用正相乳液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co-丙烯酸)共聚物(P(MMA-co-AA))乳液.通过测定聚合转化率和观察聚合过程稳定性,探讨了AA与MMA不同质量比时制备稳定的共聚物乳液的工艺条件;通过黏度法测定了乳液在不同pH时的相对黏度η,利用粒度分析仪分析了乳胶粒子在不同pH时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AA含量较高时,控制聚合时间是得到稳定聚合物乳液的关键,当m(AA)/m(MMA)=12.5/100,65 ℃下反应120 min时,所制得的乳液稳定性最好.随着pH增大,乳液黏度先增大后降低;随着m(AA)/m(MMA)增加,制得的乳液pH敏感性增大;随着乳液从酸性(pH=5.17)变到碱性(pH=8.61),聚合物乳胶粒子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67.
采用油酸改性纳米埃洛石管(HNTs)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改性HNTs(O-HNTs)共混制备一种稳定的分散体系HPAM/O-HNTs。采用红外和接触角对O-HNT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系统考察HPAM/O-HNTs的增黏性、耐温耐盐性、抗剪切性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O-HNTs分子链中含有长烷基链、双键等疏水基团,具有疏水作用。加入O-HNTs后,HPAM/O-HNTs黏度明显提高,表现为优异的增黏性。HPAM/O-HNTs在30~90℃的NaCl(0~12000 mg·L-1)和CaCl2(0~12000 mg·L-1)溶液中的黏度均比HPAM高,表现出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90℃条件下,随着剪切速率增大,HPAM/O-HNTs黏度逐渐减小。500 r·s-1条件下溶液黏度大于17.2 mPa䦆Wingdings 2VB@s,表现出优异的抗剪切性能。在相同条件下,HPAM/O-HNTs的驱油采收率比HPAM高12.3%,驱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8.
无烟煤掺混白酒酒糟制备生物质水煤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酒酒糟与贵州无烟煤按不同比例掺混制备生物质水煤浆(BCWS),考查了酒糟掺混量、添加剂种类及含量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萘磺酸系添加剂(MF、NNO)和木质素磺酸钙(LS)三种添加剂中,MF的分散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且添加量为0.5%时最佳;表观黏度为1 000 m Pa·s时,无烟煤单独制浆最大成浆浓度为70%,而掺混3%(干基)酒糟的BCWS定黏浓度为65.8%,浆体稳定性在3d以上;BCWS属于宾汉塑性流体,酒糟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以及其管束和脉络结构,会引起BCWS表观黏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BCWS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以硝基乙烷为原料, 经缩合、 氧化及酯化反应, 设计合成了含能增塑剂2,2-偕二硝基丙基三氟丙酸酯(DNPTFP);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 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优化了DNPTFP的合成工艺, 确定酯化反应的较佳反应条件: 以甲苯为反应溶剂, n(2,2-偕二硝基丙醇)∶n(三氟丙酸)=1∶1.10, 催化剂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0%, 反应温度110 ℃, 反应时间10 h. 在此条件下, DNPTFP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75.2%和99.0%. 热分析测试结果表明, DNPTF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5 ℃, 热分解温度为267.59 ℃; 机械感度测试结果表明, DNPTFP的撞击感度为H50=125.9 cm, 摩擦感度为0, 说明DNPTFP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热稳定性及较低的机械感度. 此外, 相溶性试验、 黏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结果表明, DNPTFP与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相溶性良好, DNPTFP可显著调控GAP的黏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并且随其含量增加黏流活化能逐步降低, 增塑效率逐步升高. 因此, DNPTFP对GAP展现出优良的增塑效果, 在GAP基火炸药配方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6):1402-1406
McAllister三体模型的关联性限制了其拓展应用,本文在搜集文献中14类系列型烃类混合物黏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拟合得到了其模型参数。分析发现,McAllister三体模型的两个待定参数(v_(12)与v_(21))与等效沸点(T_(bij))及实验温度(T)间存在一定的规律,由此获得了模型参数的定量推算关系,进而建立了一种具有预测同系列烃类混合物黏度的通用化McAllister三体模型。将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表明,对于所有二元体系的总体平均相对偏差为0.79%,最大相对偏差为7.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