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42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91.
RP-HPLC法测定3种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黄芩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芩连片、复方鱼腥草片、槐角丸3种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黄芩苷。以ODS柱为固定相,甲醇 水(V(甲醇)∶V(水)=60∶40,H3PO4调至pH2 5)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75nm,黄芩苷检出限为5.03ng,并在6 03~102.48μg 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97.0%~99.9%。  相似文献   
92.
盛亮洪  李睿岩  李萍  邹汉法  孔亮 《分析化学》2004,32(12):1595-1598
提出了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mmobilized liposome chromatography,ILC)研究中药复方的细胞膜通透性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当归补血汤及其组分为例,考察了它们在ILC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当归补血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各有8个保留峰,当归水提取液、甲醇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分别有3、6、9个保留峰,黄芪水提取液、甲醇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各有7个保留峰;建立了当归补血汤及其组分中阿魏酸和蒿本内酯的定量分析方法,当归补血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743%和0.0688%,蒿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472%和0.457%,当归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694%和0.0691%,蒿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781%和0.455%。  相似文献   
93.
应用 CPA矩阵分光光度法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磺胺甲唑片中两组分含量。选取 2 2 0、2 2 8、2 5 4、2 6 0、2 6 1nm5个波长作为 CPA矩阵程序的最佳波长点 ,磺胺甲唑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99.7%和 0 .85 % ;甲氧苄氨嘧啶为 99.9%和 1.1%。  相似文献   
94.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灯盏细辛酚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灯盏细辛是著名的传统中药,全草用于治疗脑血管病中风及其后遗症偏瘫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材。自20世纪80年代,已开发了两种制剂(片剂和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引起的瘫痪、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肾功能衰退以及肾变病综合症等。在临床上有很好疗效。为此,灯盏细辛已收载于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自1992年始,我们再次对灯盏细辛的化学和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酯类化合物同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这些酚性成分为:1,5-,3,5-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飞蓬酯乙等。为此,我们研发了包括灯盏乙素和上述系列酚类化合物为有效部位的、名"灯盏细辛酚"的注射液。已于2007年7月完成III期临床研究,正在申请新药证书。经临床研究表明,与同类药物相比是起效快、对重症病人疗效尤为显著、总有效率达98%以上的,有效成分清楚,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新一代制剂。  相似文献   
95.
草鱼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生产的发展。干扰素和趋化因子为鱼类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参与鱼类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反应。在已克隆的1个草鱼Ⅰ型干扰素基因(GU139255)和CCL4基因(EU918199)的基础上,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获得了其相应的表达蛋白。利用喷雾法将这两种蛋白分别或混合添加到饲料中并投喂草鱼,利用攻毒实验验证这两种蛋白对草鱼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单独添加重组IFN或CCL4后能有效提高草鱼存活率,免疫21 d时其成活率分别为63.33%和46.67%。当同时添加重组IFN和CCL4后,免疫保护效果则更为明显,21 d时草鱼存活率为73.33%,免疫保护率达69.23%。而且,重组IFN和CCL4能够诱导内源IFN、IRF1、STAT3、CCL4表达上调,而两者混合的蛋白诱导效果更为强烈。提示混合的Ⅰ型干扰素和CCL4重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鱼类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96.
将相依成分分析(DCA)算法用于模拟混合组分红外光谱(IR)分析及黄芩炮制过程分析与终点确定。研究结果表明,DCA法能从黄芩炮制过程测定的IR信号中提取相依组分(DC)信息,而且这些DC对应的光谱特征信息与对应的黄芩活性组分光谱特征相一致;通过观测DC相对强度变化趋势,确定黄芩炮制过程终点为55 min。该研究为黄芩炮制过程分析与终点确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7.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谱法采集不同工艺条件下黄芩苷转化过程的光谱数据, 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处理获得的数据, 得到黄芩苷转化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光谱图和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结果表明, 黄芩苷转化过程符合两步连续一级反应模型; 根据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多级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信息, 推断了黄芩苷转化产物和可能的转化途径, 转化产物主要包括黄芩苷的同分异构体、 黄芩素和黄芩素二聚体. 对黄芩苷转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黄芩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
刘舒  邢俊鹏  闫峻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11,69(13):1570-1574
采用超滤质谱分析技术, 结合体外酶活性实验方法, 从传统中药黄芩提取物中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研究结果表明, 中药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 利用超滤质谱方法从中筛选并鉴定出了六种具有潜在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为开发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
建立了化妆品中黄芩苷和白鲜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的质谱确证方法。不同基质类型的化妆品经甲醇-磷酸缓冲溶液(9∶1,p H 2.5)超声提取,氯化钠破乳化,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利用Waters CS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对目标物和样品杂质进行有效分离,以314 nm为检测波长进行定量测定。黄芩苷和白鲜碱在0.05~10 mg/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的回收率为92.2%~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方法检出限均为0.3 mg/kg。同时建立了对黄芩苷和白鲜碱的UPLC-QTOF质谱确证方法,通过一个母离子和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对黄芩苷和白鲜碱进行确证,分子质量精确度小于5 ppm,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精确质量数及同位素匹配对黄芩苷的降解产物进行了结构确定。  相似文献   
100.
通过稳态光谱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研究了黄芩素激发态质子转移耦合电荷转移的反应. 实验和计算中S1态吸收峰的缺失表明S1态是暗态. S1暗态导致在实验中观察不到黄芩素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峰,且固体的荧光峰很弱. 黄芩素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和电荷差异密度表明S1态是电荷转移态,然而S2态是局域激发态. 计算的黄芩素分子的势能曲线在激发态只有一个稳定点,这表明了黄芩素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过程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