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834篇
化学   1252篇
晶体学   218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6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段淑贞  管丛胜 《电化学》1998,4(2):205-209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锂离子在铝电极上的电极过程机理,结果表明锂离子在铝电极上沉积形成α-固熔体时,电极过程受锂原子向铝电极中的扩散速度控制,当形成β-锂铝合地,存在成核极化现象,成核过程为瞬间成核过程,初期电极过程受形成β-锂铝合金的速度控制,一定时间后受锂原子通过β-锂铝合金层的扩散速度控制,β-锂铝合金阳极有限限充电电压和极限电流。  相似文献   
62.
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稀土钇离子的锂锰尖晶石LiYxMn2-xO4,并对其 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掺入的Y^3+的含量较低(x≤0. 02)时,得到的产物能保持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并表现出极佳的电化学性能。Y^3+ 的掺入使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大幅度提高,而这种提高是源于Y^3+对尖晶石结构的 稳定作用。电极材料LiY0.02Mn1.98O4显示了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2℃放电速率 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118mA·h·g^-1,1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8%。  相似文献   
63.
Exfoliated polystyrene (PS)/laponite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The characteristic doo1 diffraction peak of organo-laponite disappeared in the XRD patterns of nanocomposites, indicating that the laponite layers were exfoliated and the ordered crystal structure of laponite was destroyed because of the styrene polymerization. TEM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exfoliated laponite primary 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randomly in the PS matrix with lateral dimensions from 1 nm to 10 rim.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laponit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almost monodispersed spheres with the size of about 120 rim.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S and laponite nanolayers, the nanocomposites exhibited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when compared to pure PS.  相似文献   
64.
利用湿法反应制备的LiV3O8的锂离子扩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V2O5•nH2O湿凝胶和Li2CO3作原料,通过溶液反应和低温焙烧的方法合成了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的LiV3O8.对其前驱体和产品分别进行DTA-TG、XRD表征.LiV3O8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活性材料LiV3O8具有较高的充放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LiV3O8电极的锂离子化学扩散系数由恒电位间歇滴定技术(PITT)来确定,其值依据Li1+xV3O8中x值的不同在10-8~10-10 cm2•s-1的变化范围内.获得的锂离子的扩散活化能为:Ea=25~42 kJ•mol-1(x=0.18~2.5).认为锂离子扩散的最大活化能是由锂离子在Li4V3O8相中的扩散决定的.  相似文献   
65.
利用简易核磁碳谱技术,在乙醚溶液体系中检测了多种有机锂试剂的碳谱与DEPT谱。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锂试剂的化学位移不因浓度而改变,苯基锂的碳负离子不与苯环形成共振。化学位移数据显示由饱和以及芳香卤化物制备得的有机锂其碳负离子分别往高场以及低场迁移。由苯基锂碳负离子呈现的去屏蔽效应推论苯基锂左乙醚溶液申以双聚体头尾相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人们对二次锂电池的正极进行了不少研究。许多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如V_6O(13),Li_(1+x)V_3O_8,TiS_2,MoS_2等被认为是较好的正极材料。Pistoia等研究了Li_(1+x)V_3O_8钒青铜的电化学性能得出,当Li浓度高时,由于电子定域作用使电荷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67.
本文用等温蒸发的方法,研究了 Li~+,Mg~(2+)∥Cl~-,SO_4~(3-)-H_2O 体系(25℃)介稳相平衡,绘制了介稳相图,测定了密度、粘度、折光率、电导率和某些液相点的蒸汽压.该介稳相图由六个结晶区构成,即 LiCl·H_2O、LiCl·MgCl_2·7H_2O、MgCl_2·6H_2O、Li_2SO_4·H_2O、MgSO_4·7H_2O 和 MgSO_4·6H_2O相区.该体系的25℃介稳相图和稳定相图的差异是,新结晶区 MgSO_4·6H_2O 的出现,使 Li_2SO_4·H_2O 相区扩大,其它相区缩小.根据 Pitzer 电解质溶液理论,用单纯形法在 M68000计算机上进行了体系溶解度关系的计算,并获得了计算的溶解度数据,绘制了计算的相图.  相似文献   
68.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阴离子聚合,由于其聚合反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在各种引发剂、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关窄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成方面的研究甚少。Anderson等用  相似文献   
69.
为改善聚苯醚磺酸锂(SPPOLi)的导电性能,将聚酷酸乙烯酯(PVAc)与之共混,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VAc可降低SPPOLi凝聚结构的有序程度;发现共混后电导率有了较大提高,共混物的电导对温度的依赖关系不符合阿仑尼马斯方程;同时,共混物仍保持了单离子传导性.  相似文献   
70.
以含铈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磁场对含稀土铝锂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从断裂特征及微观组织两方面分析了磁场作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未加磁场时,合金的断裂特征以理断裂为主;扁平晶粒厚度不匀,在磁场作用下,此合金的断裂特征与微观组织发生明显改观,随磁感应强度增强,合金主断裂面上准解理断裂特征减弱,同时二次裂纹增多,分层比较升高;扁平晶粒厚度变薄,尺寸趋于均匀。用少体物理理论,探讨了磁场对含稀土合金原子扩散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稀土元素在磁场中的行为及其局域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