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16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92.
93.
基于STEM教育理念,通过合作学习和项目探究等方法,探索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和Color Grab软件测定银离子含量的数码荧光比色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新颖性、准确性和简便性,也极大地拓展了比色法的适用范围。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具有广泛性、系统的协同性和操作的便捷性等优点,利用其在中学阶段开展化学教学实验及课外探究实验,能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以土豆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向体系中加入碳酸锰,合成了锰掺杂的CQDs(Mn-CQDs)。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QDs和Mn-CQDs为球状,平均粒径3~5 nm;Mn掺杂增强了CQDs的荧光强度及稳定性;CQDs和Mn-CQDs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为435 nm、395 nm,对应的发射波长分别为525 nm、465 nm。将CQDs、Mn-CQDs用于金属离子检测,它们都对Ag+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对Ag+的检测限分别为0.064 μmol/L、0.027 μmol/L,表明CQDs、Mn-CQDs可应用于水介质中Ag+的痕量检测,Mn-CQD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5.
温利权  陈昊  王耀宗 《化学教育》2022,43(19):93-98
以2021年北京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卷第16题所涉及的“Fe2++Ag+Fe3++Ag”体系为例,结合热力学理论分析和滴定分析实验,提出了一种在中学化学阶段可操作的测定化学平衡常数的实验方法,为高中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教学提供重要的例证。  相似文献   
96.
在聚乙烯醇存在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Ag+和I-与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时,共振瑞利散射(RRS)强度明显增强并与银离子含量成正比,其最大RRS波长位于606nm处,在最佳条件下该法测定Ag+的线性范围为1.85×10-6-1.57×10-5mol/L,检出限为8.9×10-8mol/L.方法可用于胶片中Ag+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7.
本文基于DFT方法计算了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2,3,7,8-TCDD)结构和振动性质。为了考察分子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和相互作用,建立了两种金属银离子与2,3,7,8-TCDD分子的复合体系,计算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和振动性质。基于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结构的变化、金属离子与分子中不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根据不同体系拉曼散射强度的变化,对拉曼强度变化较大的特征振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文中给出的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相应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8.
沈晓芳 《光谱实验室》2011,28(6):2977-2979
水相快速合成CdTe@PVP量子点,其平均粒径为2.6nm,荧光量子产率为47.4%,半峰宽为35.8nm.基于银离子对CdTe@PVP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该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银离子的新荧光分析法.在银离子浓度为2.5-17.5μmol·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RSD值为0...  相似文献   
99.
Ag2O胶体上SERS增强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别加入Na2S2O3和NaOH对Ag2O胶体上吸附分子SERS的影响以SERS随时间的变化发现;Ag2O作为SERS的活性载体,化学增强起决定作用,吸附分子与Ag2O胶体表面的小银离子簇(如Ag^4+)形成或强或弱的难溶于水的银离子簇络合物,构成SERS活性中心,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是增强的重要因素,应用激发态电荷转移模型初步估算了D266分子增强因子的量级,得到了与实验值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铜转运蛋白(CTR1)不仅参与铜的细胞摄取,而且在其它重金属离子的摄取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的方法,研究了人源CTR1(hCTR1)的C端金属结合域(C8)与Ag+和Hg2+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Ag+和Hg2+都能与C8结合,但二者与C8的结合机制明显不同.每个C8分子可以结合两个Ag+离子,但一个Hg2+却可以与两个C8形成桥联.此外,Ag+离子与C8的配位是一个中等速度的交换过程,而Hg2+离子则为快速交换过程.C8的半胱氨酸残基是两种离子的重要结合位点,同时组氨酸残基也参与两种金属离子的配位,其中Ag+优先结合组氨酸,而Hg2+则对半胱氨酸的结合具有显著的优势.虽然HCH基序对C8与金属配位至关重要,一些远端的其它氨基酸也可以参与C8与银离子的配位,这可能与CTR1在摄取Ag+过程中的金属转移机制相关.这些结果为理解hCTR1蛋白摄取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