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化学   44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水悬浮颗粒物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水悬浮颗粒物上富集的脂溶性藻毒素会严重的毒害海洋滤食性生物。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分析方法。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后,以5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1.7微米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MS)多反应监测( MRM )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8种目标物在5 min内分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3.8%~110.4%之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 RSD)≤14.1%)和灵敏度(检出限介于2.9~103 pg/g之间),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能满足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检测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初步分析了青岛沿岸海域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脂溶性藻毒素,其中PTX2被检出,含量最高可达790 pg/g(干重)。  相似文献   
92.
开展铀吸附研究,特别是铀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对处置库安全评价十分必要.叶腊石是自然界常见的黏土矿物,但是对叶腊石和铀相互作用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采用批式实验的方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等对铀在叶腊石上吸附行为的影响,还探讨了该吸附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铀在叶腊石上的吸附受pH影响较大,受离子强度影响较小.铀在叶腊石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铀在叶腊石上的吸附行为.叶腊石吸附铀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93.
王文清  丁郁文  伊敏 《化学学报》1987,45(9):848-852
本文研究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与四苯基砷氯(C5H5)4AsCl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中萃取U(VI).该体系属螯合,离子缔合AAC类,测定了其二元及三元协同萃取体系平衡常数.用亚甲基蓝光度法测定了萃合物中ClO4^-的存在,用斜率法确定二元协萃物组成为(C6H5)4As^+[UO2(ClO4)(TTA)2]^-和C6H5)4As^+[UO2(ClO4)(PMBP)2]^-三元协萃配合物为(C6H5)4As^+[UO2(ClO4)(TTA)(PMBP)]^-.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以脉冲CO2激光激发SF6分子,经碰撞V-V传能产生UF6振动激发态,在波长220-330nm范围内研究其紫外吸收瞬时变化.在静态池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脉冲CO2激发能量以及SF6和UF6的分压对紫外吸收变化的影响,曾对2.0TorrSF6和2.0TorrUF6混合气体在激光脉冲能量为160mJ时,振动受激的UF6分子的紫外吸收变化与波长的关系作了研究,发在在240,248,290和313nm处有明显的吸收变化的峰值,这可能系几种不同的高振动态SF6分子的吸收截面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5.
二环己基-18-冠-6-异构体Δ(dcc)在盐酸体系中萃取UO2Cl2和UCl4时, 形成的配合物晶体的组成分别为(C20H36O6.H3O)2UO2Cl4.2C6H6(1)和(C20H36O6.H3O)2UCl6(2). 结构分析证实, 在1和2中, U(VI)和U(IV)均未与冠醚直接配位, 而是分别形成配阴离子四氯铀铣(II)和六氯化铀(II). 而配阳离子均由冠醚环的三个氧原子与H3^+O以较强的氢键键合, 将H3O^+稳定于冠醚环中, 成为配阳离子dcc.H3O^+. 由静电吸收及Van der Waals力形成稳定的晶体.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铍铀伴生矿石中的铍的方法,研究了酸溶-碱熔融法溶样过程中加入的焦硫酸钾,对ICP-OES法测定铍铀伴生矿石中的铍含量产生的基体干扰问题。主要阐述消除基体干扰的一些措施。从实验数据可知,控制称样量、焦硫酸钾加入量、定容体积和加标稀释倍数,能够有效消除焦硫酸钾对ICP-OES法测定结果的基体干扰,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加标回收率为98.7%~104.4%,实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7.
非破坏分析法部分着重介绍了岩石矿物中铀钍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非破坏分析手段主要包括:中子活化分析法(NAA)、裂变径迹法(FTA)、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激光烧蚀光谱法(LIBS)和γ能谱直接测量法。非破坏分析鉴于其独特优势仍有发展空间,LIBS技术是新近发展的具有较大潜力的技术手段,而γ能谱直接测量法针对铀钍等放射性核素的测量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98.
食品接触性塑料制品、可再生资源、汽车尾气中含有低浓度铅。铅等重金属体内蓄积严重影响机体健康,但机体长期暴露于铅环境的代谢依然未知。以低剂量含铅细颗粒物暴露为场景,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转运及体内分布。通过比较每日吸入染毒(7.05±0.83)μg/m~3及经口染毒0.42μg/d,连续染毒28d。结果显示含铅细颗粒物入血的速度比经口途径快,在肺内蓄积浓度达(4.2±0.67)μg/g,与经口染毒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排泄方面,吸入含铅细颗粒物以粪便、尿液形式排出为主,与经口染毒组比较具有体内蓄积量大、排泄慢、在股骨和肋骨内蓄积量大的特点。因此,吸入含铅细颗粒物暴露体内蓄积量大,代谢速度慢,暴露危害比经口途径更大。  相似文献   
99.
涂膜超声及涂膜电解对固体表面铀的去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高分子可剥离去污膜液,确定了涂膜液中各组分最佳含量,对固体表面核素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表面采用涂膜电解去污、非金属光滑固体表面采用直接涂膜去污、非金属粗糙固体表面采用涂膜超声去污工艺,其去污率均可达99%以上,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00.
与常用的铀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相比较,酰胺的理化性质类似于TBP,其主要优点是:降解产物一般不影响裂片元素的去污,产物无固体生成,属于“可完全燃烧”萃取剂,可大大减少放射性废物量。本文用非光气法合成了N,N,N’,N’-正四丁基脲(以下简称TBU),并以无毒性的石油醚作稀释剂,其对铀的萃取规律类似于TBP,萃取能力略低于TBP,在各实验条件下均不出现三相,铀的溶剂化数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