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94篇
化学   305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02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1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1.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for uric acid decreases markedly in the presence of o-phenanthroline, which activates the bioelectrochemicla activity of the polypyrrole uricase electrode. The response current of the enzyme electrodeis independen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o-phenanthrolin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chamsm of the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for ur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o-phenanthroline is presented as follows: E+A→EA, EA+S EAS, EAS→EA+P, where E, A, S and P are the enzyme, activator, substrate and produc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potential and the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response currents of the uricase electrode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o-phenanthroline. In the presence of o-phenanthroline, the response current of the enzyme electrode increase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uric acid in the region of 0.07 to 0.67 mmol·L~(-1), therefore the polypyrrole uricase electrode which has once lost its activity can be activated and used again to determine th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82.
Bartelt等 [1] 于 1 989年首次从穆勒果蝇 (Drosophila mulleric)的雄性成虫体内分离出其聚集信息素 ,并确证其主要生物活性的成分为 (S) -构型的 2 -乙酰氧基十三烷 (1 ) ,而 (R) -构型无生物活性 .1 999年Hillbur等 [2 ,3 ] 发现碗豆瘿蚊 (Contarinia pisi)的雌性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中也含有 (1 ) ,其对碗豆瘿蚊雄虫具有很强的性引诱作用 .有关 (1 )的合成报道较多的为酶促反应合成法 [4~ 7] .我们曾以 1 -苯砜基 - 2 -丙酮为原料经酶促还原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 ,此法尽管合成路线短 ,光学产率较高 ,但反应原料不易购得 ,且使用两摩尔比…  相似文献   
83.
亲水性含环氧基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甲酰胺作磁性Fe3O4微晶的分散剂,通过设计反相悬浮聚合体系,合成了粒径分布窄、球状亲水性含环氧基磁性聚合物(MGM).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低温N2吸附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MGM呈球形,且粒度分布较窄,粒径为0.13~0.28 mm的粒子占91%;甲酰胺分散Fe3O4,微晶表面的亲水性进一步增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共聚生成的胶粒能够包埋Fe3O4微晶形成胶核,胶核聚集形成均匀、稳定的MGM微球.MGM中Fe3O4含量为6.17%时,比饱和磁化强度σs达6.5 emu/g;其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容分别为117.6 m2/g,15.6 nm和0.46 cm3/g,表面环氧基团含量为0.53 mmol/g.MGM借助自身的活性环氧基团在十分温和的条件下共价偶联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G acylase EC 3.5.1.11,简称PGA),制备的固定化酶在37℃下催化水解青霉素G钾生成6-氨基青霉烷酸(6-APA)的表观活性达502IU/g,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磁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84.
胶束介质在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蔡汝秀  黄厚评 《分析化学》1997,25(4):476-481
评述了胶束介质在动力学分析测定中的作用和应用状况,讨论了胶束催化的动力学特征,胶束对反应物理化学性质的修饰及其在动力学多组份测定和酶催化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硫酸锌(ZnSO4)和牛磺酸锌(TZC)拮抗铅对学习记忆的损害的不同,采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化,观察了饮用含0.2g/L醋酸铅(PbAc)饮水和含不同剂量(5.0,15.0g/kg)ZnSO4、(5.9、17.7g/kg)TZC饲料喂养的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补锌组均不同程度地缓解铅致NOS活力减低,铅 低TZC组、铅 高ZnSO4组和铅 低ZnSO4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NOS活性明显高于染铅组,其中铅 低TZC组的保护作用最显著,而铅 高TZC组的NO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接近染铅组水平。结论是锌对抗铅的毒性作用与锌的化学结合形式、锌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手性有机分子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汉民  郑卓  陈惠麟 《分子催化》2003,17(5):389-399
近三十年来,不对称催化研究获得了迅猛发展[1].按手性催化剂的种类分,一般可分为手性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以及路易斯酸、碱等手性有机分子催化.手性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不对称还原、不对称氧化等官能团转化反应中的应用,已达到实用阶段;不使用金属的有机分子催化剂由于其对环境友好,也日益被重视,有机合成化学中十分重要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如Aldol反应、Diels-Alder反应等,近年来发表了很多使用手性有机分子催化剂的成功的实例.早在1971年Wiechert[2]等人曾以脯氨酸为催化剂,用于分子内不对称醇醛缩合(Aldol)反应,1974年Hajos[3]等…  相似文献   
87.
汪猷  冯冬梅  徐杰诚 《化学学报》1985,43(8):734-751
在先后以α-胰凝乳蛋白酶和和木瓜酶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从C端的LeuNH2的氨基开始,逐个与N保护的氨基酸或其衍射生物缩合,合成了亮-脑啡肽色氨酸类似物-TyrGlyGly Trp LeuNH2.对酶的专一性、有机溶剂的选择和合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在Z-TyrOMe和GlyGlyTrp LeuNH2的缩合反应中,比较了相转移法和均相法。上述两种酶的酶促接肽的供体以N-酰基氨基酸酯为好,比相相应的游离酸反应速度快,副反应少,如用嗜热菌蛋白酶,则以N-酰基氨基酸为好,酶促合成与从有机合成所得的产物相同。初步的体外实验表明合成的TyrGlyGlyTrpLeuNH2和天然的亮-脑啡肽对豚鼠回肠的收缩显示相同程度的鸦片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秀娟  周定 《应用化学》1995,12(1):108-110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于秀娟,周定,郭京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6)关键词葡萄糖氢化酶,酶电极,制备酶与电极的连接即酶膜的形成是制备酶电极的关键步骤之一,有许多种方式[1~9].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是研究较早和报道较多的一类...  相似文献   
89.
以2,6-二乙酰基吡啶与3-氧杂戊烷-1,5-二胺缩合而成的二四元环配体, 合成了以咪唑为桥基的双核铜(II)配合物。用EPR和pH滴定分别研究了在50%DMSO和水溶液中桥基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混合溶液中桥基稳定的pH范围为5.6-10.3, 在水溶液中pH范围为7.5-10.5, 当pH>10时, 羟基取代了咪唑桥。由于大环效应使配合物的咪唑桥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0.
高分子填料在生物法处理废水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法处理废水用的高分子填料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无机高分子填料、有机高分子填料两方面介绍了其应用特点及对废水中有机物的作用机理和去除效果;其次,介绍了新型生物填料,主要从生物亲和亲水磁性填料和酶促生物填料两方面介绍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