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4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2839篇
化学   4615篇
晶体学   119篇
力学   225篇
综合类   147篇
数学   1475篇
物理学   151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论述了LiAlH4和NaBH4对αβ不饱和醛酮的12还原及14共轭还原;探讨了既还原羰基又还原碳碳双键的机理;概括了只还原羰基而保留碳碳双键的选择性还原方法。  相似文献   
82.
ATR-FTIR光谱技术在聚合物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艳  沈怡  武培怡 《化学进展》2007,19(1):173-185
红外光谱是聚合物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表征手段,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更是由于在研究聚合物薄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被广泛使用。逐层组装(layer-by-layer Assembly)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装聚合物超薄膜的方法,ATR-FTIR光谱技术的引入可以在获取膜组装过程中相应信息的同时有效地避免表征过程中对样品的损害。另一方面,ATR-FTIR方法与二维相关光谱技术(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2D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相结合也是研究小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渗透行为的有效手段。本文对ATR-FTIR的基本原理和显著特点作了介绍,并以实例阐述该方法在逐层组装技术和水分子在薄膜内渗透行为研究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溶剂热还原合成Cr2O3纳米管(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2O3 nanotubes with diameters of 80 nm and lengths of 550 nm were synthesized in a solvothermal reduction system at 180 ℃. The acetyl acetone (AcAc) and ethylene glycol (EG) were used as the chelate agent and the reductant respectively in the system. An intermediate compound-Cr(Ⅲ)(C5H7O2)3 was formed to force Cr2O3to crystallize along one direction.  相似文献   
84.
关于Fe(Ⅲ)-邻菲罗啉(phen)溶液的光化学还原现象的记载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  相似文献   
85.
无纺布上的偕胺肟基团鳌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含偕胺肟基因维尼无纺布与An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的化学结构变化、氧化还原与鳌合吸附的关系以及还原产物的结晶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含偕胺肟基无纺布与Au3+反应时,开始主要是偕胺肟基被氧化成为酰胺基.此外,有部分偕胺基因被氧化成为羧基.An3+被还原的同时生成约相等当量的氢离子.反应后期或反应温度高时,氢离子生成量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反应起始阶段,Au3+与偕胺肟基因会发生鳌合作用.还原生咸的单质An形成“玫瑰花”状的小晶粒粘附于无纺布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86.
铅在铂电极上的还原电位溶出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利  焦奎 《应用化学》1995,12(4):21-26
研究了以亚铁氰化钾为还原剂铅在铂电极上的还原电位溶出法;讨论了电极的预处理、阳极富集和随后的还原电位溶出及铅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87.
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催化剂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海  鲍骏  伏义路  卞国柱 《催化学报》2003,24(11):826-830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K-Co-Mo催化剂.样品经不同温度还原后,用于低碳醇的合成.XRD和HRTEM结果表明,样品是超细粒子,粒子尺寸为2~5nm.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最佳还原温度为500℃.最佳反应温度范围为310~330℃.升高压力和空速可以提高醇的收率和选择性.在空速14400h-1,压力6.0MPa和温度310℃的条件下,醇的选择性为55.8%,收率为520.0g/(kg·h),MeOH/C2+OH为0.27.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在200h的寿命实验中,活性基本不变.与文献中催化剂相比,超细K-Co-Mo催化剂对合成醇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对C2+OH的合成明显高于其他合成醇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88.
周旬钧  吕平 《有机化学》1986,6(1):60-61
本文报道一种还原亚胺的新方法。取代的芳基和脂肪基亚胺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被碲氢化钠顺利地还原为相应的仲胺。  相似文献   
89.
用TPR技术研究固体催化剂的还原活化能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斌  王嘉福  张鎏 《催化学报》1990,11(6):510-513
  相似文献   
90.
还原态Pt-Al2O3催化剂中存在离子态Pt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韫  杨锡尧  庞礼 《催化学报》1989,10(1):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