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1490篇
化学   2216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80篇
综合类   96篇
数学   438篇
物理学   6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BOCMP方法及MonteCarlo模拟技术,对H2S导致Cu基催化剂失活的原因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气中存在H2S时,WGS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高于无H2S时的活化能,随着表面H2S浓度的增大(θ=0,0.10,0.25),反应的活化能也逐渐变大(其大小比为1∶1.34∶3.3),究其原因可归结为H2S的存在使得反应物分子的吸附热减小,从而使H2O的解离吸附(WGS反应的速控步骤)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112.
相转移催化应用于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原油硫含量的增大, 生产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清洁燃料是全球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燃料油脱硫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的脱硫方法中, 选择性氧化脱硫技术以其工艺条件温和, 脱硫效果明显等特点, 受到了炼油行业的极大关注[1~3], 但脱硫率偏低(30%), 其关键是水相氧化剂与含硫化合物的有效混合. 本文将相转移催化应用于催化裂化(FCC)汽油的氧化脱硫中, 并对脱硫的工艺和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介绍了一个可用于实验教学的高分子合成新实验。利用基团转移聚合技术,在室温下进行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聚合,可迅速得到平均分子量5000~30000、多分散性指数<1.5的聚合产物。产物用GPC进行表征,整个实验约6小时。  相似文献   
114.
磷酰化肽链中电子转移的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生命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从对核酸的深入研究开始过渡到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注意,尤其是近年来基因调控研究的重大进展是发现非组蛋白具有高度的磷酸化的特性[1],研究证明,核内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则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2,3],它是酶活性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转化恶变的关键环节;同时在解决肿瘤的发生和治疗、病毒的感染和诊治、辐射损伤、抗衰老等实际问题上有突出意义,如1992年Krebus和Fisher因为在蛋白的可逆磷酸化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而电子转移是一切化学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把稀土有机配合物的优点和聚合物的优良的材料性能结合在一起,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制备出一种可聚合的螯合剂3-烯丙基-2,4-戊二酮。同时合成了其稀土配合物。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核磁确认。它们的紫外和荧光也被检测。研究了烯丙基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乙酰丙酮相比,3-烯丙基-2,4-戊二酮对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改变,3-烯丙基-2,4-戊二酮成为铕的理想配体。此外,详细阐述了分子内的能量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16.
研究了水溶性钌-膦配合物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反应中,相转移剂和表面活性剂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考察了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浓度以及影响两相界面性质的因素—水相和有机相体积比、有机溶剂的改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转移剂可以促进反应进行,其中以季铵盐相转移剂最好;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地加快反应,其中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最佳,且分子中含有长链烷基者(如CTAB)效果更好,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较差;对于CTAB,其浓度的增加导致反应速度的明显加快,但CTAB浓度达到1.65×10-2mol/L之后,反应体系乳化严重,反应完成后,两相分离变得困难.而增加水相体积和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有利于转化率和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7.
在催化量吐温-80和氯化亚酮存在下,十一种酚与1,2-二氯乙烷选择性单烷氧基化生成对应的醚,产率57%~90%。  相似文献   
118.
本文报道了烯丙氧甲基及十一烯氧甲基15-冠-5与18-冠-6的合成、硅氢化、固载化,以及所得到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固载的冠醚和含冠醚侧基的有机硅树脂对苦味酸钠、钾的络合容量和正溴壬烷碘代反应的相转移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9.
固-液相转移催化1,2,4-三唑N-烷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相转移催化条件下的1,2,4-三唑烷基化反应。评价了几种相转移催化剂,结果表明PEG是合适的固-液相转移催化剂。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用不同的烷基化剂制备了一系列N-1取代的1,2,4-三唑,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0.
CeO2负载的Cu, Ir和Pd催化剂上的醇转移脱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eO2负载的Cu, Ir和Pd催化剂上的醇转移脱氢反应. 利用催化剂体系脱氢和加氢功能的偶合,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二级脂肪醇的高选择性转移脱氢. 其中, Ir/Ce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其TOF值达16.0 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