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31篇
化学   1196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42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45篇
物理学   1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基于分子设计,以氯甲基化聚砜(CMPSF)为基膜,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表面引发体系-NH2/S2O2-8的作用下,采用"接枝聚合与分子印迹同步进行"的分子表面印迹新技术,制备了接枝型农药抗蚜威分子印迹膜(MIM)。采用红外光谱(FITR)和光学显微镜(OM)对该分子印迹膜进行表征,通过等温结合实验与竞争吸附实验,考察了抗蚜威分子印迹膜的分子识别性能与机理。以该印迹膜作为敏感膜,构建了抗蚜威电位型传感器,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接枝型印迹膜对模板抗蚜威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和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结合容量高达92μg/cm2,相对于分子结构与抗蚜威相似的阿特拉津,印迹膜对抗蚜威的选择性系数为4.537。在p H 4.0的水介质中,传感器膜电极的电位响应与抗蚜威浓度对数在1.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其检出限为2.5×10-8mol/L;以抗蚜威分子印迹膜为敏感膜所构建的电位型传感器,其构建过程简捷,检测灵敏准确,电位响应快速(t10 s)。  相似文献   
152.
崔晓莉 《化学通报》2017,80(12):1160-1170
平带电位(E_(fb))是半导体/电解质溶液体系的重要概念,是半导体电极在平带状态时的电极电位,它是半导体电极特有的可以实验测定的物理量。利用Mott-Schottky曲线以及光电化学等方法可以测定平带电位,判断半导体的类型以及估算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其数值可用于推测半导体的能级结构,确定半导体材料的价带或导带能级位置。这对于与太阳能开发利用相关的半导体光催化和光电化学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半导体电极的能带弯曲及影响因素,首次提出半导体界面层内费米能级弯曲,阐明半导体电极平带电位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以帮助初学者理解和应用平带电位。  相似文献   
153.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改性法和恒电位氧化法对石墨毡进行改性处理,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恒电位氧化改性较循环伏安改性的石墨毡有较好的氧还原活性。通过XRD、FTIR、接触角和CV针对恒电位氧化处理石墨毡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随恒电位氧化时间的增加,石墨毡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加,润湿性增强。恒电位氧化改性处理25 min的石墨毡氧还原峰电位及电流密度分别为~-0.43 V和~0.003 4 mA·cm-2,显示出很好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基于以上结果,恒电位氧化法改性处理能够极大提高石墨毡的氧阴极活性。  相似文献   
154.
李维勤  郝杰  张海波 《物理学报》2015,64(8):86801-086801
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阐明了高能电子束照射下绝缘厚样品的表面电位和电子产额动态特性. 结果表明: 由于电子在样品内部的散射和输运, 沿着深度方向, 空间电位先缓慢下降到最小值, 然后逐渐升高并趋近于零; 随着电子束照射, 样品的表面电位逐渐下降, 可至负千伏量级, 电子总产额逐渐增大至一个接近于1的稳定值; 电子束停止照射后, 长时间放置下, 表面电位将逐渐升高, 但带电并不会消除; 表面电位随电子束能量的升高近似线性下降, 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升高, 而随样品厚度的增大仅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5.
赵炜  黄卓楠  李娜 《分析化学》2011,39(3):351-355
利用恒电位自动滴定法分析了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CRL)催化橄榄油水解活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适宜的酶活性测定条件,对比了传统表面活性剂和咪唑类离子液体对酶活性的影响.37 ℃时,与酶蛋白浓度呈线性关系的酶活性测定范围为1~14 μmol/min;酶蛋白浓度范围为0.01~0.07 g/L;...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分子自组装方法制备4,4′-二硫联吡啶(PySSPy)单分子膜修饰的金电极. 利用所形成的对巯基吡啶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作为偶联层进行金纳米粒子有序膜的组装. 对该纳米粒子组装体系进行Raman光谱测定, 得到了具有良好信噪比的对巯基吡啶单分子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电化学现场SERS光谱技术研究了该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SERS光谱随电位变化的规律. 在该体系稳定的电位范围内表征对巯基吡啶单分子膜的特征谱峰1011与1093 cm-1、1575与1610 cm-1以及1206与1215 cm-1这三对谱峰其强度随着所施加电位的改变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分析表明, 偶联单分子层中吡啶环芳香性随着所施加电位的改变而有规律地变化是SERS光谱特征改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7.
赵静  孙越  李永军  梁韧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8):1868-1874
采用界面组装、欠电位沉积和氧化还原置换反应组合方法制备了单层Pt/Au复合薄膜, 并且不需要任何有机偶联剂; 组装单层Pt/Au复合薄膜为三类多层Pt/Au复合薄膜: (Pt/Au)n、Ptm/Au和(Pt3/Au)k (n、m和k分别为Pt/Au、Pt和Pt3/Au的层数). 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u纳米粒子单层膜和Pt/Au复合多层膜的形貌. 对于所有的多层膜电极而言, 其电化学活性面积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研究甲醇在每一类Pt/Au复合薄膜上的氧化电流密度, 考察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和抗毒化性能. 对于同一类复合薄膜而言, 甲醇分别在(Pt/Au)3、Pt3/Au和(Pt3/Au)2电极上均具有最大的氧化电流密度, 且优于本体Pt电极. 在这三种电极中, (Pt/Au)3电极无论从电流密度上还是从抗毒化能力上讲, 其性能是最好的, 而且其抗毒化能力也优于商业Pt/C催化剂. 这种良好的催化性能源于Au和Pt之间最大化的协同效应, 这取决于Pt和Au原子比率以及Pt纳米层和Au纳米层之间的排布方式.  相似文献   
158.
刘秀萍 《大学化学》2011,26(6):76-78
指出电位分析法计算溶液pH习题和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在仪器分析教学中,注重"理论+实验+习题"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加强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9.
采用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较研究了10例尿石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经不同孔径滤膜(0.22、0.45、1.2、3.0、10μm)过滤后,尿微晶平均粒径(d)、粒度分布、自相关曲线、ζ电位和聚集状态的变化。随着滤膜孔径由0.22μm增至10μm,患者尿微晶的d值由162 nm增至3 227 nm,自相关曲线平滑性变差,自相关时间(Ta)由1.92 ms增至2100 ms,ζ由-2.65 mV减小至-9.21 mV,TEM显示尿微晶尺寸差异大,部分尿微晶处于聚集状态。而对照者尿微晶的d值仅由187 nm增加至1 010 nm,自相关曲线平滑,Ta由1.40 ms增加至6.67 ms,ζ平均值由-5.22 mV减小至-6.89 mV,TEM显示尿微晶均匀分散,尺寸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尿石患者的尿液体系不稳定,其尿微晶聚集程度高,导致尿石症形成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0.
应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在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在pH 5的微酸性水溶液中,用0.05mol·L~(-1)硝酸银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测定了脱硫系统样品中氯化物含量。试样用水浸取溶出氯化物,共存亚硫酸盐的干扰采用在近中性条件下加入过氧化氢煮沸至无小气泡产生予以消除,对试样的预处理方法以及各项影响测定的参数等做了试验并予以优化。方法用于测定脱硫废水、脱硫浆液和脱硫石膏样品中氯化物,加标回收率在95.7%~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5)在1.2%~5.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