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24篇
  免费   2946篇
  国内免费   9689篇
化学   19609篇
晶体学   259篇
力学   427篇
综合类   454篇
数学   248篇
物理学   11162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23篇
  2022年   753篇
  2021年   878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872篇
  2018年   560篇
  2017年   818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1623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1428篇
  2011年   1546篇
  2010年   1343篇
  2009年   1555篇
  2008年   1649篇
  2007年   1363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243篇
  2004年   1218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912篇
  2001年   889篇
  2000年   761篇
  1999年   684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614篇
  1996年   534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533篇
  1993年   418篇
  1992年   412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276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偏振分束器对光学电流传感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偏振光学理论,详细分析了光学电流传感器中偏振分束器消光比的变化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偏振分束器消光比与传感器输出的关系式,并用系统实验进行了验证.理论及实验结果的吻合证明了光学电流传感器稳定性直接受偏振分束器两路消光比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43.
室温下,通过双核配合物[Cu(dppm)(NO3)]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与四苯基硼钠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三核铜(I)配合物[Cu3(dppm)3(NO3)(OH)](NO3),经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和ES-MS等现代分析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44.
双氯芬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实验结果显示,双氯芬酸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荧光猝灭过程;二者结合常数KLB=2.167×105mol·L-1;二者的结合位置距212位色氨酸2.13nm;同时,由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得出二者作用力主要是氢键或VanderWall's力.  相似文献   
45.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应用于单分子荧光的纵向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琛  王桂英  徐至展 《物理学报》2004,53(5):1325-1330
利用这种显微术中激发场的纵向强度呈指数衰减的分布特性,测得的荧光强 度将强烈依赖渗透深度(强度衰减到1/e时的距离),从而快速直接的确定单分子荧光 团间的纵向间隔、每个荧光团的纵向绝对位置和荧光团的半径大小,即实现荧光分子三维分 布的重构.在整个重构的过程中,只需要改变一次入射角的大小,即只需探测两幅荧光分子 的全内反射成像.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 纵向重构  相似文献   
46.
利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的技术 ,结合反射飞行时间质谱计 ,研究了Cu+、Ag+、Au+与乙硫醇的气相化学反应。结果显示这三种金属离子与 (CH3 CH2 SH) n 反应形成一系列团簇离子M+(CH3 CH2 SH) n,且团簇离子尺寸不一样。Ag+、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 (CH3 CH2 SH) +n ,由此推测Cu+、Ag+、Au+与乙硫醇团簇的反应存在两种通道 ,一种通道是生成M+(CH3 CH2 SH) n,另一种是生成 (CH3 CH2 SH) +n 。Cu+、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M+(H2 S) (M =Cu、Au) ,但是实验中没有观察到Ag+(H2 S) ,理论计算表明Ag+(H2 S)很不稳定。另外 ,分析产物离子M+(CH3 CH2 SH) n 的强度发现 ,n =1~ 2之间存在明显的强度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一套用于产生瞬变物种的脉冲高压放电分子束装置,以N2气为例,对高压脉冲放电过程和整个荧光采集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了研究,从N2气的振动光谱中得到其激发态的振动温度为2257K。  相似文献   
48.
温度对PSⅡCP4 7/D1/D2/Cytb559复合物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激励光源为514.5 nm的分幅扫描单光子计数荧光光谱装置对经20℃、42℃和48℃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反应中心复合物CP47/D1/D2/Cyt b559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解析,获得不同温度处理后,CP47/D1/D2/Cyt b559复合物最大峰值未发生变化,均在682 nm,说明Chla670的能量都由Chla682接收,但损耗愈来愈小,在48℃时,损耗程度最小,而其荧光百分比未发生多大变化.振动副带~700 nm和~740 nm的中心波长都发生蓝移,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为:20℃ 703 nm,749 nm;42℃ 697 nm,744 nm;48℃ 694 nm,740 nm.因此可以推测温度的升高,影响了CP47/D1/D2/Cyt b559色素蛋白的二级结构以及色素分子的空间位置,使最大峰值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振动副带逐渐蓝移.42℃的温度已造成影响,48℃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9.
数码相机CMOS图像传感器的特性参数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雨石  何玉青 《光学技术》2003,29(2):174-176
介绍了数码相机的核心器件———CMOS图像传感器的特性参数和在数码相机设计过程中CMOS图像传感器的选择。选择CMOS图像传感器,不仅需要考虑包括传感器的尺寸、像素总数和有效像素数、最小照度、动态范围、灵敏度、分辨力、光电响应不均匀性以及光谱响应等在内的特性参数,而且还要考虑电源管理和功耗、模数转换位数、开发的简便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50.
研究了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过渡态配合物结构 ,电子迁移轨道及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