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891篇
化学   1165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264篇
综合类   145篇
数学   1717篇
物理学   96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CaO和NaCl焙烧混合稀土精矿过程中的分解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XRD和TG-DTA热分析技术, 研究了含独居石和氟碳铈镧矿的混合稀土精矿在100~1000 ℃焙烧过程中, 添加CaO, NaCl时, REPO4和REFCO3的分解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不添加CaO和NaCl时, 仅在377~450 ℃范围内存在REFCO3的分解反应, 其产物是REOF, RE2O3, 以及Ce2O3进一步的氧化产物CeO2, 而REPO4不分解; 添加CaO后在660~750 ℃之间, CaO有3种分解作用: (1) CaO分解REPO4, 其产物是RE2O3和Ca3(PO4)2. (2) CaO分解REOF, 其产物是RE2O3和CaF2. (3) CaO和REOF的分解产物CaF2共同作用分解REPO4, 其分解产物为RE2O3, Ca5F(PO4)3; 添加CaO, NaCl后, 混合精矿的分解率明显提高, NaCl的作用是为反应体系提供了液相, 促进了固相反应物间的传质过程, 加快了反应速度. 与此同时NaCl还可能参加了CaO分解REPO4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2.
The 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 remains a challenge with respect to the reversal of the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any organic materials.The conversion of CO_2 into useful substances is essential in developing al- ternative fuels and various raw materials for different in- dustries.This also aids in preventing the continuous rise in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due to the green house effect of CO_2.In this article an overview of the growth taken place so far in the field of CO_2 chemical reduction is pre- sented.The discussion comprises of photochemical meth- 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products,viz.CO, CH_3O_H and CH_4,through 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 photo catalysts,mainly TiO_2, and the role of a hole scavenger(such as 2-propanol)for this purpose.  相似文献   
103.
固相热分解反应最可几机制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热分解反应最可几机制的判断高永煜,邹文樵,冯仰婕(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上海200237)关键词热分解,动力学方程,反应机制固相热分解反应机制的判断,是热分析动力学中令人感兴趣的领域。常用的方法是从含机制函数的非等温积分动力学方程出发,分别用Sest...  相似文献   
104.
脉冲电晕环境中13X分子筛对NO分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常压下,利用脉冲电晕放电产生冷等离子体,使一氧化氮发生分解,直接生成氮气和氧气,用四极杆质谱仪在线测量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在自行研制的实验台上,考察了13X分子筛在不同的脉冲电晕放电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及其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在30 ℃~430 ℃、流量375 mL/min~1 333 mL/min,分析了该反应过程中13X分子筛对转化率的促进作用。在同一脉冲放电条件下,控制13X分子筛的温度为200 ℃,转化率从30 ℃时的1.2%上升到19.7%;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35.9%。并对反应过程中13X分子筛的吸附特性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 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 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 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OH自由基对反应的影响. 在(298±1) K和1.01×105 Pa条件下, 测得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的绝对速率常数值分别为(1.33±0.15)×10-17和(8.20±1.01)×10-17 cm3·molecule-1·s-1. 与文献中已有的其它胺类的臭氧反应数据比较后发现, 臭氧与胺的反应可以用亲电反应机制来解释. 另外, 通过对比发现, 臭氧与三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要远远大于其与二取代的烷基胺类的反应速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于解释外场观测到的气溶胶相中二烷基胺盐较多的事实. 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 还估算了二乙胺和三乙胺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 结果显示, 与臭氧的反应是二乙胺和三乙胺在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消除途径, 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106.
刘有成  郭庆祥 《化学学报》1985,43(12):1172-1177
测定了过氧化月桂酰(1),过氧化辛酰(2),过氧化己酰(3)和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4)在热分解过程中生成的羧基转化产物[RC(O)OC(O)OR,R=正十一烷基(5),正庚基(6),正戊基(7),2,4,4-三甲基戊基(8)]的含。在同样条件小,4生成的羧基转化产物比1,2和3的多。羧基转化反应受溶剂极性和粘度的影响,但温度的影响较小。转化产物的分解受体系中相应脂肪酸的催化。直接光照可生成少量转化产物,二苯酮光敏化不产生羧基转化产物,文中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质材料LiPF6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 液态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开发成功以来,由于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应用温度范围宽、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污染、安全性能好等许多独特的优势[1],所以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开发使用的无机阴离子导电盐主要有LiClO4、LiPF6、LiAsF6等,但LiClO4为强氧化剂,使用不安全而不宜用于电池,LiAsF6虽然性能颇佳,但有毒且价格较贵,故也不宜广泛使用.LiPF6被认为是目前较合适的电解质[1],但其制备困难,价格较贵,且目前报道的合成方法也多是以HF为介质[2~5].本文作者以PF5和LiF为原料在CH3CN溶剂中简单有效地合成了高纯LiPF6,并通过在手套箱中制样的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热重和X射线衍射分析,给出了LiPF6的红外光谱图、热重分析数据和X射线衍射图.  相似文献   
108.
使用BeckmannDU-8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以氯合四-间三甲苯基卟啉铁(Ⅲ)(FeTMPCl)为催化剂,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咪唑(I_m)、2-甲基咪唑(MeI_m)、2-乙基-4-甲基咪唑(EMI_m)为轴向配体,催化β-胡萝卜素(β-cte)氧化分解为维生素A的动力学规律,提出了反应机理,研究了温度、催化剂浓度、氧化剂浓度及轴向配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用Gauss-Newton-Marquardt方法求得各基元反应的有关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9.
O3是对流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氧化剂, 其与反应活性气体的反应是大气对流层中重要的反应过程, 对于研究空气污染的对策有重要意义. 我们使用自行建设的烟雾箱模拟反应装置, 结合O3分析仪和气相色谱研究了O3和乙炔的反应. 研究测得O3和乙炔在室温下(15 ℃)反应的4次实验的速率常数的平均值为4.13×10-21 cm3•molecule-1•s-1, 其变动系数为7%. 与文献中采用其它方法得到的实验值相吻合. 所得结果表明, 我们测定的反应速率常数有较高的精密度, 我们所建的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系统是可靠的, 可以用于大气O3浓度条件下O3的其它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的深入研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气中其它重要反应活性气体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The paper reported the synthetic procedure and character of Copper(Ⅱ) binuclear coordination compound of 1,4-bis-(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4′)-1,4-butanedione. 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studied from the TG-DTG curves by means of the Achar et al and Coats-Redfern methods.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x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powder microelectrode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