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94篇
化学   195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条件下,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SrO-La2O3/CaO催化剂,结果表明,晶格氧使甲深度氧化,La2O3和CaO具有活泼的晶格氧,SrO的晶格氧比较稳定,气相氧通过催化剂表面消耗掉的晶格氧,加速甲烷了深度氧化,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碳酸根物种在氧气氛下分解,在La2O3和LC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La2O2(CO3)的分解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晶格氧O^2-,并为气相氧吸附提供氧空  相似文献   
62.
在200 K以下己烯(C6H12)可以在Ru()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偏振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谱(ARUPS)结果表明,己烯分子在垂直于衬底表面并沿衬底表面<>晶向的平面内,己烯分子的轴向沿<>晶向倾斜.随着衬底温度的提高,到200 K以上,己烯分解生成新的碳氢化合物.己烯分解后,πCH分子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了0.2 eV,同时己烯中C的1s能级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了 0.3 eV.  相似文献   
63.
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BaF2/La2O3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活性氧物种.结果表明,催化剂经O2预吸附后,在1 108~1 118 cm-1处出现超氧物种O2-的O-O键伸缩振动峰.经18O2同位素交换实验后,原1 108~1 118 cm-1处谱峰的强度减弱,同时在1 086和1 051 cm-1处出现(O18O)-物种和18O2-物种的吸收峰.同位素交换实验进一步确证了1 108~1 118cm-1处谱峰确为O2-物种的吸收峰.在700℃下,O2-物种能够活化CH4生成C2H4,而且O2-物种的消耗量和C2H4的生成量呈很好的消长对应关系.超氧物种O2-是BaF2/La2O3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64.
甲烷氧化偶联Ti-La-Li系混合氧化物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Ti-La-Li三元氧化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用XRD、IR、XPS和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LiTi_xLa_(1-x)O_2系列催化剂中,随x值的不同,可生成LaTi_(1-y)Li_yO_(3-λ)、Li_2TiO_3、La_(0.66)TiO_(2.993)、La_2O_3和Li_(1.33)Ti_(1.66)O_4几种物相,其中,钙钛矿到三元复合氧化物LaTi_(1-y)Li_yO_(3-λ)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主要活性相,活性位Li~+-O~--Ti~(3+)的形成是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Li_2TiO_3和La_(0.66)TiO_(2.993)是深度氧化活性相,而Li_(1.33)Ti_(1.66)O_4既无偶联活性,也无深度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5.
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穆斯堡尔法对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中的铁主要以α-Fe_2O_3和α-FeOOH的形式存在,在反应中主要组分为Fe_3O_4。用K_2CO_3和α-Fe_2O_3在高温下加热可以生成KFeO_2,后者在室温下很不稳定,在同样条件下很容易转化为Fe_3O_4。但钾的存在可促进催化剂中Fe~(3+)还原为Fe~(2+),有利于电子的交换,对催化活性起着助催作用。  相似文献   
66.
我们在研究 9-氧代桉烷 - 4-烯 - 3 -酮类化合物的 2 ,3 -二氯 - 5 ,6 -二腈基 - 1 ,4-苯醌 (DDQ)脱氢反应时[1] ,发现 1 4-降桉烷 - 4,1 1 -二烯 - 3 ,9-二酮及其 1 0 - Epimer在 DDQ脱氢条件下发生迁移重排反应 ,生成酚类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DDQ脱氢反应已被详细研究 ,并被广泛地用于有机合成中 [2~ 5] ,但这种脱氢重排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 .为了深入研究该反应 ,提出可能的重排机理 .我们参照文献 [6~ 1 0 ]方法 ,用 MVK和 EVK与相应的 2 -甲基 - 1 ,3 -二酮进行 Robinson成环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 ,并与 DD…  相似文献   
67.
谢萍  张榕本 《高分子通报》1997,(4):203-211,231
用“逐步偶联聚合反应”这一新的合成方法可制备不同等级的微观结构可控的有序交联网状高分子,包括可溶性的一维梯形或管状高分子、不溶性的二维或三维筛板状高分子,新型的反应性梯形聚硅氧烷包括氢梯、乙烯基或丙烯基梯、乙氧基梯及其共聚物是功能性梯形高分子的前体,由此衍生出“鱼骨形”和“划艇形”液晶和非线性高分子、盘状金属络合物液晶高分子以及管状聚硅氧烷。对功能化梯形降硅氧烷进行了有趣的应用探索,包括用于稳定液  相似文献   
68.
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酰丙酮(1)为原料,经电解氧化偶联,Paal-Knorr闭环,Baeyer-Villiger氧化,水解等步骤,合成了一种重要的杂环香料,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6)。  相似文献   
69.
四(三苯基膦)化钯催化的若干菲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勤  蔡俊超 《有机化学》1997,17(3):234-236
邻甲酰基芳基硼酸与取代邻溴苯胺经四(三苯基膦)化钯催化偶联缩合, 合成了9个菲啶衍生物。邻溴苯胺的取代基无论是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 反应均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0.
TiCl4-Cr还原偶联活泼卤化物及芳醛、芳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价钛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曾研究了低价钛对α,α,α-三卤甲基苯的脱卤偶联、对2,2-二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