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600篇
化学   7124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29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以喹啉醛与芳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胺化为关键步骤,设计合成了一类C1-对称且兼具手性并环与大位阻N-取代基两种优势结构单元的手性氮杂环卡宾配体.进一步以钯催化的分子内α-芳基化反应和铜催化的功能化烯烃质子硼化反应为模型反应,详细研究了该类配体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发现四氢喹啉骨架上的8-位取代基以及大位阻手性N-取代基均对提升配体的手性诱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植酸基材料(PAC)和植酸镁基复合材料(PA-Mg),并用扫描电镜(SEM),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AC和PA-Mg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探究了2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探究了2种材料对双酚A(BPA)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PAC, PA-Mg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分别以PA-Mg和PAC为修饰材料,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极构建PA-Mg/GCE和PAC/GCE。PA-Mg/GCE对BPA的响应电流值是PAC/GCE的2.2倍。PA-Mg/GCE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对BPA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8~50μmol/L,检出限为0.1μmol/L,相关系数为0.996。将PA-Mg/GCE用于模拟废水中BPA浓度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2.5%~101.5%之间。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现有从离子型稀土硫酸镁浸出液中沉淀稀土得到的稀土沉淀物稀土总量低的问题,以离子型稀土Mg SO4浸出液为原料,进行了树脂的静态遴选、动态吸附-解吸、除Al及沉淀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静态遴选出CL-P507为合适树脂,通过动态吸附-解吸,Mg SO4浸出液中的Mg2+能全部去除,稀土得到了富集,解吸后液中REO浓度最高可富集179倍,但是铝不能得到有效去除。以苯甲酸钠为除铝剂除去解吸后液中的铝,在试验条件下,铝去除率为99.89%,REO损失率仅为0.3%。以Na2CO3和Na HCO3为沉淀剂,沉淀得到碳酸稀土产品,该产品烧成物REO总量为93.81%(质量分数),最终达到《GB/T 28882-2012离子型稀土矿碳酸稀土》标准的质量要求。成本分析表明,本工艺比传统工艺少1070 Yuan·t-1REO,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用水润湿并剥离纹身贴样品的水转印纸后,用玻璃棒取下覆膜上的油墨,置于80℃烘箱中加热至恒重。分取1.0 g,加入乙酸乙酯10 mL,于35℃超声提取60 min。提取液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不分流进样,在DB-35MS毛细管色谱柱上程序升温分离其中24种游离初级芳香胺,以配有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各游离初级芳香胺的质量浓度均在2.5~3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8~2.6 mg·kg-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8%~99.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0.60%~2.6%。方法用于7款纹身贴样品的分析,均检出了2,4-二甲基苯胺,检出量为1.32~3.94 mg·kg-1。  相似文献   
995.
魏婧宇  刘利  卢金荣 《分子催化》2023,37(5):439-451
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是一种可实现持续制备和储存氢气的绿色技术.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研究广泛的光催化剂,但其仍存在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和空穴易复合等问题,制约着光催化产氢的性能.利用给电子卟啉修饰g-C3N4,构建了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以共价/非共价方式修饰g-C3N4的催化剂.卟啉共价修饰g-C3N4(gC3N4-TCPP0.1)及非共价复合结构(TCPP0.1/g-C3N4)光催化产氢速率分别为6 997和5 399μmol·g-1·h-1,较g-C3N4分别提高了53%和18%. TCPPx/g-C3N4异质结加强了界面接触,促进了电荷转移,增强了可见光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了光催化制氢性能. g-C3N4-TCPPx中, TCPP的接枝拓展了共轭结构,优化了电子结构,增大了分子偶极,促进了电荷分离,共价桥键为电荷传输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蜀葵花中总黄酮和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分离后能够同时得到含量较高的总黄酮和多糖两种附加值较高的产物。采用响应面实验方法确定大孔树脂最佳工艺为:从5种树脂中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黄蜀葵花粗提物以20%乙醇溶解,上样浓度为45mg/mL,上样流速2mL/min;洗脱时用5BV蒸馏水富集多糖;再用3BV 40%乙醇富集总黄酮。最终可同时得到纯度分别为67.33%和52.24%的总黄酮和多糖提取物,其两者含量分别提高了58.5%和18.0%。DPPH、ABTS和FRAP的抗氧化测定结果均表明抗氧化活性强度为:总黄酮提取物>多糖提取物>粗提物。该方法能够从黄蜀葵花提取物同时分离得到总黄酮和多糖两种产物,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也显示了富集后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大大提高了黄蜀葵花中高附加产物的分离纯化效率,减少了分离过程中副产物的浪费,为黄蜀葵花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核级锆铪分离是限制我国核能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溶剂萃取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锆铪分离工艺,但存在污染严重、分离效率低、易产生第三相等问题。萃取色层法分离相似金属离子效率高,优先吸附含量少的铪的萃淋树脂是萃取色层法分离锆铪的关键。本文以亲水性二氧化硅(SiO2)为基底,合成了优先吸附铪的悬挂二烷基次膦酸官能团的新型萃淋树脂(SiO2-POOH)。通过FT-IR和SEM-EDS对萃淋树脂SiO2-POOH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H2SO4体系下SiO2-POOH对锆铪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1) H2SO4体系下,SiO2-POOH优先吸附铪。在H2SO4浓度0.5~4mol·L-1范围内,随着H2SO4浓度的增大,锆铪的吸附率均降低;(2)低酸度(0.5~1.0mol·L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油樟叶多糖的最佳工艺,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质脱除率的加权综合评分为指标,首先通过静态及动态实验考察8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纯化效果,优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油樟叶多糖的纯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对油樟叶多糖有良好的综合纯化效果,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油樟叶多糖的上样浓度为0.3mg/mL,洗脱剂为40%乙醇,洗脱剂流速为1.0mL/min,洗脱剂体积为2.2BV;在此工艺下纯化,油樟叶多糖保留率为86.35%,脱色率为73.03%,蛋白质去除率达81.18%。AB-8型大孔树脂对油樟叶多糖的纯化工艺稳定可靠、效果良好,为油樟叶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模块组合法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亚磷酰胺结构的硫醚配体,该配体具有原料便宜易得、合成步骤简单、易于修饰和结构稳定等特点。以配体/钯络合物催化的丙二酸二甲酯与1,3-二苯基烯丙基醋酸酯的烯丙基化反应作为模板反应,探究了溶剂、碱对其立体控制的影响。随后探究了中心手性与轴手性的匹配/错配现象以及硫醚片段的空间位阻、电性对反应立体控制的作用。在最佳条件下,产物的对映选择性能够达到-76% ee。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中氯化铝溶出液的铁和镓杂质,考察了四种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杂质的能力。试验表明,D201MBP型离子交换树脂的杂质吸附率最高,最佳反应条件为树脂和溶出液质量比为1:1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min,溶出液浓度1~1.2(原溶出液浓度设为1),Fe和Ga的吸附率可达93%和98%,且Al的损失率仅为3.9%。在室温下,用0.5%盐酸溶液洗脱饱和树脂,可达到良好的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