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600篇
化学   7124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29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71.
张宏  金葆康 《分析化学》2002,30(11):1285-1288
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得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 ,该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 (NE)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在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上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的pH值和浓度对NE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从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在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图上可观察到两个明显分开的氧化峰 ,峰电位差达到 1 3 1mV ,因此 ,可利用该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选择性测定去甲肾上腺素 ,线性范围为 1× 1 0 - 4 ~5× 1 0 - 6 mol L。  相似文献   
72.
D201×4树脂吸附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铬 (Ⅵ )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 ,它对农作物、微生物和其它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作用 ,对人体会引起严重毒害 ,已成为公认的致癌物质。国家规定的Ⅱ类排放标准是铬含量必须小于 0 .0 5毫克 /升[1 ] 。目前处理含铬 (Ⅵ )废水的方法有两大类 :一类是把铬 (Ⅵ )还原为铬 (Ⅲ ) ,然后再使铬 (Ⅲ )转化为沉淀除去。另一类是直接处理铬 (Ⅵ )。第一类方法步骤繁琐 ,第二类方法中离子交换法优势明显 ,不仅治理了含铬 (Ⅵ )的废水 ,同时又回收了铬 (Ⅵ ) ,特别适合治理大量的含铬 (Ⅵ )废水 ;也是高分子配位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2 ,3] 。D2 0 1× 4树…  相似文献   
73.
AASI新型吸附树脂对芳香氨基酸的吸附、洗脱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ASI新型吸附树脂来吸附苯丙氨酸、酪氨酸,研究了pH、温度,溶液中盐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结构与吸附性能间的关系,计算了树脂BET比表面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74.
利用C2-对称的双胺双膦钌(Ⅱ)配合物RuCl2(P2N2H4)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酮的氢转移还原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异丙氧基钾的摩尔比为200:1:12的条件下,于65℃反应2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高达99%。讨论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机理。  相似文献   
75.
对NO生理作用的新认识及其电化学实时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对NO生理作用的新认识,并介绍了现场实时检测生物活体中释放的NO浓度的电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76.
树脂对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吸附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低档绿茶末的水提取液中,利用离子交换,吸附树脂成功地分离出茶多酚与咖啡因,并详细考察了其交换与吸附性能。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树脂法具有产品收率高,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77.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系统;疏基乙酸;溶菌酶在裸金电极和疏基乙酸或正十二疏烷基醇修饰电极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78.
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测定痕量NO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对NO-2的催化氧化性能,建立了测定NO-2的新方法。NO-2的浓度在2.0×10-6~5.0×10-3mol/L范围内与催化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0×10-7mol/L。若利用计时电流法分析,检测限可达8.0×10-8mol/L。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测定仲胺的HPLC柱后化学发光检测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用C_(18)反相3μm色谱柱,乙腈+水(63.5+36.5)流动相,pH为6.5,对六种仲胺丹酰化衍生物实现了良好分离。研究了2-NPO/H_2O_2体系的稳定性及发光条件。首次用这一体系检测了仲胺(亚硝胺的前体)。  相似文献   
80.
滂胺天蓝-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 pH2.0~7.0的条件下 ,滂胺天蓝(PSB)与硫酸卡那霉素(KANA)、硫酸庆大霉素(GEN)和硫酸新霉素(NEO)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反应生成蓝色离子缔合物 ,最大显色波长位于686~690nm ,线性范围分别为0~14.0、0~12.5、0~14.0mg/L ,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53×104、1.12×104、1.47×104L/(mol·cm) ;最大褪色波长位于620~622nm ,线性范围分别为0~14.0、0~12.0、0~14.0mg/L ,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41×104、1.43×104、2.42×104L/(mol·cm) ;当用双波长叠加法测定时 ,ε值分别为2.94×104、2.55×104、3.89×104L/(mol·cm) ;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该法用于市售药物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