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6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锌黄锡矿结构的Cu2ZnSnS4(CZTS)纳米晶,使用L-半胱氨酸作硫源和络合剂,以金属氯化物作前驱体,在180°C下反应16h成功获得了CZTS微球.使用X射线衍射(XRD)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量色散谱(EDS)、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为纯相锌黄锡矿结构的CZTS纳米颗粒,CZTS微球直径为400-800nm,并可观察到微球是由大量厚度约20nm的纳米片构成;将CZTS颗粒均匀分散在异丙醇中,测试后估算其禁带宽度约1.58eV,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最佳禁带宽度相近.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2.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测定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S  Feng S  Sun Y  Tang T  Han J  Wang F  Li T 《色谱》2011,29(3):239-243
发展了一种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甲酸氧化,将其中的胱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氧化为磺基丙氨酸和蛋氨酸砜;再经酸水解后,采用2,4-二硝基氟苯进行柱前衍生化,衍生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使用Elite AAK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分离;以0.05 mol/L乙酸钠和乙腈-水(50:50, 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1 ℃。结果表明,胱氨酸在0.4~16.0 mg/L、蛋氨酸在0.7~29.6 mg/L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定量限(信噪比(S/N)=10)分别为2.6 μg/kg和3.1 μg/kg;3次样品平行测定的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9%和2.56%,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28%~102.00%和105.72%~107.89%。该方法分析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符合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3.
以L-半胱氨酸为表面改性剂与粒径调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磁饱和强度测定仪(VS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L-半胱氨酸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分布、晶型结构、分散稳定性等的影响,理论推导了L-半胱氨酸改性后的Fe3O4纳米粒子(L-Fe3O4纳米粒子)的生成机制,将该材料作为载体吸附金种后探讨其在催化对硝基苯酚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沉降22 h时,调节pH值为7.0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的沉降高度大约是L-Fe3O4纳米粒子的6.5倍;吸附金种后的L-Fe3O4纳米粒子催化效率大约是未改性Fe3O4纳米粒子的5倍。L-半胱氨酸有效的改善了Fe3O4纳米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容性,保护并改善了纳米粒子的分散稳定性,在污水处理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L-半胱氨酸衍生物配体交换手性色谱固定相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对芦荟中的有效成分芦荟甙进行了微波萃取研究,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波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不同萃取剂、溶剂浓度、萃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萃取时间为4min及微波功率为340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与索氏提取及超声波萃取法相比,本法具有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5.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罗红霉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Au/SAM/CME).考察了联吡啶钌和罗红霉素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基于罗红霉素的存在可增大了联吡啶钌的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罗红霉素片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罗红霉素浓度在1.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2×107C+384.02, r=0.9977; 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连续测定1.8×10-5 mol/L罗红霉素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93% , 表明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并将本方法用于罗红霉素片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66.
张悦  冯涛涛  纪文亮  张美宁 《电化学》2019,25(3):400-408
自组装单分子膜(SAM)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SAM通过金硫键在电极表面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分子膜,该稳定的分子膜不仅可以调节表面的亲疏水性质,而且可以促进电极表面氧化还原活性分子的反应速率.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金微电极上构建半胱氨酸和胱胺共自组装单分子膜用于活体内抗坏血酸的检测. 研究发现,当混合单分子层中半胱氨酸和胱胺的摩尔比为1:1时,可以在低电位下(约为0.10 V)显著增强抗坏血酸氧化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同时该膜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蛋白质在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 将共自组装单分子膜应用到活体检测中,作者检测到鼠纹状体中抗坏血酸的基准值为257±30mmol·L-1(n = 3). 本论文为活体电化学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基于碱性胱氨酸水溶液在恒温水浴条件下可形成荧光性分子聚集体的特性,发展一种荧光光谱直接检测胱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将pH 9.0的0.01 mol·L-1的胱氨酸溶液,于90 ℃恒温水浴热处理12 h后,胱氨酸分子可形成大小为12.5nm粒径的荧光分子聚集纳米团簇(FANC)结构,并发射蓝绿色荧光。采用荧光光谱(FL)、透射扫描电镜(TEM)和质谱(MS)对FANC的荧光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初步探讨光致发光机理。FANC在410 nm最佳激发波长条件下,于508 nm处具有最佳的荧光发射信号,体系的平均荧光寿命为6.028 ns,荧光量子产率为8.48%。FANC在水溶液中具有稳定的光漂白性、酸碱稳定性和光谱不依赖性质,粒子的Zeta电位为-57 mV,结合150 nm的水合粒径结果,表明形成的团簇表面亲水且带负电荷。质谱结果显示体系中存在多种胱氨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的分子碎片,因此推测FANC是胱氨酸分子在水溶液环境中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聚集体。基于FANC的荧光强度和原料胱氨酸的浓度在1.0×10-5~6.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将该方法用于胱氨酸片中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滴定比色法相吻合。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限低,精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利用硫化锌法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胱氨酸(Cystine,Cys-Cys)。在碱性条件下,胱氨酸能与硫化锌悬浮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位化合物,在pH9·40时达到最大浓度,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最大浓度时的配合物含量,并对碱式胱氨酸锌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和理论计算。碱式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平均值β稳为9·916×1032,其logβ稳=32·996。表明原子吸收光谱不仅可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有机化合物的间接测定,同时也可进行配合离子的物理形态、物理常数的研究和测定。  相似文献   
69.
马曾燕  李将渊  向伟 《应用化学》2009,26(2):224-228
多巴胺;L-半胱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硒代胱氨酸修饰银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 ,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痕量金属离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此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和化学、机械和电化学的稳定性 ,在测定Pb2 + 时 ,检出限可达到 1.0× 10 - 11mol·L- 1,线性范围在 2 .0× 10 - 10 ~ 4 .0× 10 - 11mol·L- 1,同时对于其他金属离子 (Cd2 + ,Cu2 + ,Zn2 + )的分析中也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