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6篇
  免费   1586篇
  国内免费   1829篇
化学   3307篇
晶体学   268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87篇
数学   205篇
物理学   413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合成了2个镉(Ⅱ)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L)(fma)]·0.5H2O}n1)和{[Cd(L)0.5(sdb)]·DMF}n2)(L=E,E-2,5-二己氧基-1,4-双(2-乙烯-吡啶基)苯,H2fma=延胡酸,H2sdb=4,4''-磺酰基二苯甲酸),研究了它们在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的发光传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Fe3+对配位聚合物12的发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此外,聚合物12还对水杨醛具有明显的猝灭能力。  相似文献   
912.
利用N-succinopyridine(HL)配体,成功合成了2个同构型镧系化合物[Ln(HL)2(H2O)4]Cl3(Ln=Pr(1),Eu(2))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12均由羧酸配体双桥联金属离子形成1D链结构,再通过氢键进一步相互连接构成了3D超分子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表明1中Pr(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而在2中,Eu(Ⅲ)离子之间则表现出弱铁磁相互作用。固态发光测试观察到2可以发出很强的红光,但由于Pr(Ⅲ)离子的能隙较大,未观察到1的特征峰。  相似文献   
913.
建立了一种利用改性纳米金粒子富集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富集条件与CE分离条件,并基于增强Ru(bpy)23+电化学发光的原理,优化了ECL检测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经改性金纳米粒子富集后的4种分析物在0. 05~10. 0μmol/L浓度范围内,其峰高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可达0. 2μmol/L,4种目标物的富集倍数达104~127倍。该方法用于鳗鱼样品的分析,回收率为94. 5%~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6. 3%。  相似文献   
914.
陈晓红  王允中  张永明  袁望章 《化学进展》2019,31(11):1560-1575
不含大共轭结构的非典型发光化合物因其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前景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非典型发光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含有N、O、S、P等杂原子,C≡N、C=O、C=C等不饱和单元,及相应的组合功能团(如羟基、胺基、酯基、酐、酰胺、脲基、肟基、砜基等)。近年来,尽管这一领域正快速发展,其发光机理仍存争议。前期,我们提出了簇聚诱导发光(CTE)机理,即含π电子和/或孤对(n)电子的非典型生色团的簇聚及其带来的空间共轭使体系离域扩展,构象刚硬化;同时,其他分子内/间相互作用也有利于簇生色团的刚硬化,从而易于受激发射。基于CTE机理,本文综述了非典型发光化合物的发光特性,包括浓度增强发光、聚集诱导发光(AIE)、激发波长依赖性及磷光发射。CTE机理可合理解释天然产物、合成化合物、生物分子等不同体系的光物理行为,并可用来指导发现和设计新的非典型发光化合物。本文总结了上述不同体系的发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5.
高分子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溶液加工特性,是发展低成本、大面积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在合成方法上具有聚合方法简单、无需使用催化剂、无卤素原子残留等优势,在化学结构上具有非共轭主链结构和易于引入功能化侧链等特点,在发光特性上具有宽带隙特征,近年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高分子发光材料。本文从材料和器件角度,围绕聚苯乙烯类荧光材料、聚苯乙烯类磷光材料和聚苯乙烯类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和电致发光性能,综述了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其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16.
采用时间分辨的发光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两种新合成的钌配合物[Ru(bpy)2 (dpbpd(NH2)2)]2 和[Ru(phen)2(dpbpd(NH2)2)]2 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相互作用时的瞬态发光动力学过程,并与以往对[Ru(phen)2dppz]2 等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研究带-NH2的嘧啶环对配合物与DNA作用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含有带-NH2的嘧啶环的钌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时的发光按双指数规律衰减,发光寿命为几十纳秒,比dppz类钌配合物与DNA作用时的发光衰变寿命(几百纳秒)小一个数量级.归因于嘧啶环上的N和-NH2可能与水分子、DNA的碱基对或磷酸骨架形成氢键,从而加快激发态的无辐射弛豫,削弱发射光强,缩短发光寿命.该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配合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17.
一维光子晶体微腔在硅基材料发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丽白  郭震宁  林介本 《光学学报》2008,29(9):1793-1797
硅基材料的高效发光对未来硅基光电子集成的发展极其关键,含微腔的一维光子晶体可以显著提高其发光强度、窄化其发光峰.介绍了几种硅基材料发光的一维光子晶体微腔结构,包括单缺陷模式的对称与非对称结构、多缺陷模结构及电注入结构.利用传输矩阵法计算其缺陷模透射谱,以间接分析其发光谱.  相似文献   
918.
The asymmetric patterns of superradiance from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are studied for the spatially inhomogeneous pump pulse with the semiclassical Maxwell-Schrodinger equations. The coupling dynamics between the optical field and condensate in the strong pulse and a faded wing in the weak coupling regime are discussed, which not only explain the spatial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superradiance, but also supply a new method to control its patterns.  相似文献   
919.
Europium-doped yttrium-silicon-oxide-nitride phosphors are synthesized by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 metho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phosphors changed gradually from oxide Y2Si2O7 to nitride YSi3N5 state with increasing dosage of Si3N4 and carbon powder. The Y2Si2O7:Eu phosphor shows a blue emission at 465 nm with 300 nm excitation and a characteristic red emission of Eu^3+ at 612 nm with 230 nm excitation. The YSi3N5:EU phosphor shows a broad emission band centred at 595nm with some sharp peaks of Eu^3+ with 325nm excitation. The absorption of the studied phosphors increases from 450 to 700hm with an increment in nitrogen content. Blue-to-orange tunable luminescence is observed with 390 nm excitation.  相似文献   
920.
张福俊 《物理》2008,37(11):807-807
2000年,美国的《科学》杂志将有机电子学取得的进展列为2000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这些成果中包括人类基因组草图、克隆技术等重大发现.同一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黑格尔、麦克迪亚米德、白川英树等人,奖励他们在有机电子学、有机/聚合物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