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0篇
  免费   2569篇
  国内免费   10742篇
化学   18711篇
晶体学   507篇
力学   816篇
综合类   587篇
数学   3093篇
物理学   6217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713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708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717篇
  2016年   948篇
  2015年   894篇
  2014年   1320篇
  2013年   1506篇
  2012年   1578篇
  2011年   1456篇
  2010年   1245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1647篇
  2007年   1618篇
  2006年   1655篇
  2005年   1503篇
  2004年   1376篇
  2003年   909篇
  2002年   769篇
  2001年   696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358篇
  1991年   312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 INTRODUCTION The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have proved to be promising in developing new mate- rials[1]. It is crucial to select or synthesize the suita- ble bridging organic ligand. Some simple rigid li- gands are skillfully employed[2~4].…  相似文献   
992.
吴强  杜淼  彭懋  左敏  郑强 《高分子学报》2007,(3):223-229
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并结合动态流变学方法,考察了气相法二氧化硅(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PMMA/SAN)共混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得到了添加SiO2粒子前后的相图,发现SiO2粒子对基体相行为的影响与基体的组成有关.对PMMA/SAN(60/4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相分离温度上升,但并未改变相分离机理,仍为亚稳单相分解过程(spinodal decomposition,SD);而对于PMMA/SAN(30/7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却降低了体系的相分离温度.该现象可能是SiO2粒子和基体组分界面间组成与PMMA/SAN共混物基体组成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3.
合成了一种新的钌(II)配合物[Ru(bpy)2(Hfip)](ClO4)2, 其中bpy代表2,2′-联吡啶, Hfip代表2-(9H-芴-2-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啉.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稳态荧光淬灭、与溴化乙锭的竞争实验、粘度测量和DNA热变性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键合性质.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能嵌入键合DNA, 键合常数Kb=8.6×105 L·mol-1 (50 mmol·L-1 NaCl).  相似文献   
994.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方法, 合成了二氧化碳、1,2-环氧丁烷与ε-己内酯的三元共聚物: 聚[碳酸(亚丁酯-co-ε-己内酯)酯](PBCL). 并采用复相乳液(W/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抗菌药物甲磺酸帕珠沙星的可降解微球. 对聚合物进行了FTIR, 1H NMR, 13C NMR, DSC, TGA和WAXD等表征, 以及降解性能和载药微球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PBCL热稳定性及降解性能优于聚碳酸亚丁酯(PBC). 所得PBCL微球球形规整、表面光滑. 大部分微球粒径在0.5~1 μm的范围内, 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8.21%和87.9%. 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研究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 释放21 d后, PBCL微球的累积释药量为84.74%, PBC微球的释药量仅为17.29%. 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PBCL载药微球具有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95.
Stannous oxalate was prepared efficiently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FT-IR. It exhibit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had profitable effect than tetrabutyl titanate and stannous octo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TT) via esterification-route. Over this catalyst, the degree of esterification of pure terephthalic acid was up to 94.4% at 260°C after 1.5 h, while the intrinsic viscosity and content of terminal carboxyl groups of the corresponding PTT polyester, polymerized at 260°C, 60 Pa for 2 h, was 0.8950 dL/g and 15 mol/t, respectively. Stannous oxalate was a promising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PTT polyester.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多拷贝同时搜寻法(MCSS), 并结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及3D-QSAR对β微管蛋白中Taxol(紫杉醇)结合腔的性质进行了分析. 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Taxol结合腔以疏水性质为主, 并指出官能团分布的具体位置: 在Phe270上方(Leu361-Pro272-Leu273-Leu228之间)的弧形区域、Asp26羧基下方及其与Glu22羧基之间、M-loop的中部, 以及Asp224内侧且靠近Arg276的胍基的位置. 而Asp224的内侧又是新提出的结合位点. 研究结果符合现有微管抑制剂的SAR, 为现有抗肿瘤药物的结构改造以及小分子微管抑制剂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多孔二氧化硅中Gd3+ → Eu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热反应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Eu3+,Gd3+的多孔二氧化硅组装体,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特性,观察到Gd3+ → Eu3+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探讨了在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的机理,其机理主要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A novel coordination ploymer [{Zn(3-SBA)(2,2′-bipy)(H2O)2}·H2O]n was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3-Na2SBA, ZnSO4·7H2O and 2,2′-bipy.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 coordination ploymer crystallized in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 a=0.803 42(18) nm, b=1.501 8(3) nm, c=0.821 13(19) nm, β=109.350(4)°.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has an infinite chain structure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y has also been studied. CCDC: 282746.  相似文献   
999.
吸附O的Cu(110)c(2×1)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清洁Cu(110)表面和吸附O原子的Cu(110) c(2×1)表面的原子结构, 结构弛豫和电子结构, 得到了各种表面结构参数. 分别计算了O原子在Cu(110)表面三个可能吸附位置吸附后的能量, 并给出了能量最低的吸附位置上各层原子的弛豫特性和态密度. 结果表明O吸附后的Cu(110)表面有附加列(added-row)再构的特性, O原子吸附在最表层铜原子上方, 与衬底Cu原子的垂直距离为0.016 nm, 以氧分子为能量基准的吸附能为-1.94 eV; 同时由于Cu 3d- O 2p态的杂化作用使得低于费米能级5.5~6.0 eV的范围内出现了局域的表面态. 计算得到清洁的和氧吸附的Cu(110)表面的功函数分别为4.51 eV和4.68 eV. 电子态密度的结果表明:在Cu(110) c(2×1) 表面O吸附的结构下, 吸附O原子和金属衬底之间的结合主要是由于最表层Cu原子3d态和O原子2p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2,4,6-三硝基间苯二酚钡一水化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IntroductionBarium2,4,6鄄trinitroresorecinatemonohydrate,Ba(TNR)·H2O,hasgooddetonatingpropertiesandissensitivetoflame.Itcanbeusedasinitiatingagent,igniterpowderordelaypowder.Itspreparation[1],pro鄄perties[1],crystalstructure[1]andthermalbehavior[2]have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