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66篇
化学   2555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91.
利用含溴苯侧基的聚芳醚砜(PES-Br)和1,1,2,2-四氟-2-(1,1,2,2-四氟-2-碘乙氧基)乙烷磺酸钾(PSA-K)进行Ullman偶联反应, 制备了新型含全氟磺酸侧链的聚芳醚砜(PES-PSA), 全氟磺酸的引入量为50%. 在离子交换容量(IEC)为0.907 meq./g, 80 ℃, 相对湿度为100%时, PES-PSA质子传导率达到0.039 S/cm, 表现出较高的质子传导能力. 其较低的IEC值使膜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以4,4'-二羟基苯基正戊酸和4,4'-二氟二苯酮为原料, 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 采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侧基含羧基的聚芳醚酮均聚物, 进一步与1-萘酚和2-萘酚接枝制备新型含萘可交联聚芳醚酮. 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表征其结构和性能, 含萘聚芳醚酮在常用有机溶剂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DMSO, 四氢呋喃(THF)中有良好的溶解性, 并具有很好的成膜性. DSC测试结果显示, 在170℃热处理2 h的交联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40℃. TGA数据显示接枝后的聚合物的5%热失重温度提高40~50℃, 证明其发生交联反应. 结果表明, 新型含萘可交联聚芳醚酮具有热固性树脂的耐溶剂和耐高温特性, 进一步拓宽了聚芳醚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合成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壳核型CdTe/CdS量子点(TGA-CdTe/CdS QDs),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TGA-CdTe/CdS QDs与盐酸巴马汀(PC)的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液中, QDs与PC相互作用后使QDs的荧光呈线性猝灭, 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线性范围为25~1×104 ng/mL, 检出限(3σ)为7.7 ng/mL.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 可定量测定PC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 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 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 对共聚产物的结构、 热力学性质、 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共聚单体(POSS)的插入率在0.01%~0.30%之间, 随着共聚单体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大, 聚合物的熔点和熔解热降低. 共聚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 乙烯-POSS共聚物拥有更高的热分解温度以及较高的热分解残留量. 随着POSS的加入, 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提高,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995.
用^1H—NMR对两种不同共聚组成的己内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PCL-b-PB)链结构进行了分析。尽管两种共聚物中丁二烯百分含量不N,但丁二烯链段的平均长度基本一致。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在两种己内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中加入非晶组分聚乙烯基甲基醚(PVME)所形成共混体系的混容性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具有较长己内酯链段的PCL1-b-PB和较短己内酯链段的PCL2-b-PB与PVME形成的共混体系中均存在着分子间相互作用,且都具有一定的混容性。然而由于嵌段共聚物中己内酯链段的长度不同,样品的结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PCL1-b—PB/PVME体系中PCL链段结晶能力明显较强。并且结晶形态具有一定的差异:形成清晰环带球晶的温度、组成范围不一致。  相似文献   
996.
由单体Ma[2,5-二(2-乙基-己氧基)-1,4-双-{2,2-[5-(对-氟代苯基)]-1,3,4-噁二唑基}苯]分别与三组分单体(双酚A、砜代双酚A或混合的双酚A)在N,N-二甲基乙酰胺/甲苯/碳酸钾的催化下于165℃进行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得到淡黄色的固体,进一步纯化后得到含噁二唑杂环的聚芳醚型非共轭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PE1、PE2、PE3。引入双侧链取代基增强了该类材料的溶解性能,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及调节聚合温度获得了高收率的聚合产物。分别测得其化学物理性能,制备了聚合物PE1、PE2、PE3的简单结构器件(ITO/polymer/Ca/Ag),首次获得了该类材料单层器件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且该类材料具有较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的技术,建立了十八烷基胺聚氧乙基醚校正模型,预测未知样品的叔胺值,获得了成功。交互检验的预测残差平方和(PRESS)确定最佳主因子数为3,PLS回归系数R2=0.9995,经过Mahalanobis距离验证。在车间既定工艺控制下生产的产品测试误差,均在Mahalanobis距离设定的阈值之内。结果可靠且测试稳定,已用于产品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金水六君煎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方法。盐酸麻黄碱在1—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4%,RSD=2.43%。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9.
采用SE- 30毛细柱、FID、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分析了TAME合成原料及产品的C5组成 ,解析出 C5的8个组分 ;采用 GDX1 0 4填充柱、TCD对含醚产品进行了分析 ,解析出水、甲醇及 TAME。为试验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黄德发 《分析试验室》2005,24(10):48-51
在pH2~8的溶液中,四溴汞(Ⅱ)酸钾和异辛基苯二聚乙二醇醚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TC)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在390nm处有一共振散射峰,峰强度随汞(Ⅱ)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此法测定汞(Ⅱ)的线性范围是14~240μg/L,检出限为μg/L,已用于合成水样和环境水样中汞(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