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3篇
  免费   973篇
  国内免费   2287篇
化学   4508篇
晶体学   171篇
力学   321篇
综合类   121篇
数学   64篇
物理学   198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静电纺丝法和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聚砜纳米纤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电纺法制备了聚砜纳米纤维.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气流静电纺丝装置,其特点是在喷丝头上添加了喷气组件.电纺过程中所用聚砜的特性粘数为0.97dLg,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载气为氮气.研究了聚砜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与过程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聚砜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的主要因素为电压、纺丝液的流速、喷丝头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操作温度以及纺丝液的性质(如粘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用扫描电镜表征.应用这种气流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的直径范围是50~500nm.所得纳米纤维的直径依赖于电压、喷丝头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以及喷丝液的浓度.结果表明,采用气流静电纺丝不仅能制备较细而且均匀的纳米纤维,而且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992.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端基光致变色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丁二酸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主要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3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超支化聚(酰胺-酯)(HBP),最后用4-(4′-二甲氨基苯基偶氮)苯甲酸对HBP的末端羟基进行功能化改性,得到了一种具有光致变色和酸碱变色性的HBP;用紫外光谱对改性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变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紫外光照时间延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随pH值增大紫外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93.
刘敏  孟建新 《光谱实验室》2005,22(5):1067-1069
研究了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的热致变色过程中吸收光谱的变化,考察了溶剂、酸碱性、加热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热致变色现象的影响,并简要讨论了可能的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994.
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静电力及真空介电常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建国 《大学物理》2004,23(1):39-40,48
介绍了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静电力和真空介电常量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用电化学分析法研究碱性染料与β-环糊精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中慧  潘景浩 《分析化学》2004,32(7):889-892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考察了β-环糊精对15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碱性染料在不同支持电解质中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用“电流法”测定了包结常数;比较了不同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结作用,探讨了包结物在形成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碱性染料环糊精包结物的形成受支持电解质,染料分子的结构类型及亲水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体积相适为包结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以变色酸2R为底物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奎  徐静  孙伟  江宏 《分析化学》2004,32(5):593-597
变色酸 2R(CT2R)是一种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物质 ,在碱性条件下 ,该物质在滴汞电极上 - 6 6 0mV(vs.SCE)左右产生还原波 ,加入H2 O2 和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后 ,该物质被氧化生成具有非电化学活性的物质 ,导致溶液中游离的CT2R浓度降低 ,相应还原波波高降低 ,HRP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与伏安峰的降低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测定波高的降低值可测定HRP ,测定游离HRP的线性范围是 4 .0× 10 -5~ 4 .0× 10 -3 g/L。对酶促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反应的米氏常数Km =1.38mmol/L ,最大反应速率Vmax=5 3.9nA/min。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了猪肉和肝组织中克伦特罗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方法。在最佳色谱条件下克伦特罗的保留时间为16min,样品空白无干扰。定量分析的线性范围为2—100mg/L;最低检出限为0.75mg/L;方法回收率为95%-98%;RSD小于2.0%。利用ESI/MS/MS对β-兴奋剂克伦特罗进行了质谱解析,选择特征离子峰m/z277、259和203作为准确定性的依据。对实际生物样品猪瘦肉和肝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样品中克伦特罗残留含量较高时,可以利用紫外检测数据对其进行准确定量。当残留含量低于最低检出限时,可以根据HPLC/ESI/MS结果中有无特征峰出现,给出较准确的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微全分析系统中的电色谱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波  颜流水  王义明  罗国安 《分析化学》2004,32(12):1673-1676
微全分析系统(μ-TAS)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各种各样思路新颖,设计独特的芯片分析系统。本文着重从分离模式方面介绍了μ-TAS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电色谱。由于电色谱技术兼具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和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在不锈钢电极(SS)表面制得超细纤维状聚苯胺(superfine-fibrous PANI),经Pt微粒修饰后得到Pt微粒超细纤维聚苯胺复合电极[Pt/(superfine-fibrous PANI)/SS]。结果表明,直径50-100nm的Pt微粒均匀分布于直径约100nm的聚苯胺纤维上;Pt/(superfine-fibrous PANI)/SS电极对H2O2氧化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采用脉冲电流法(PGM)再将葡萄糖氧化酶(GOD)与间苯二胺(MPD)混合共聚嵌于Pt/(superilnefibrous PANI)/SS电极表面,获得了具有优异生物电化学传感特性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该酶电极最大响应电流密度im=917.4μA/cm^2,米氏常数K=9.339mmol/L;酶电极对葡萄糖响应快,对尿酸和抗坏血酸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尹建元  杨晓虹  孟勤  王恩思 《分析化学》2004,32(10):1381-1384
从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七糖三萜皂苷(1),其分子结构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H TOCSY,HMQC,HMBC)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配基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命名为刺皂苷Ⅰ(septemloside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