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化学   778篇
晶体学   475篇
力学   821篇
综合类   153篇
数学   487篇
物理学   153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The title complex [Co(L)2]Cl·4H2O I has been achieved via self-assembly by incorporating cobalt into 2-benzoylpyridine thiosemicarbazonate ligan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nfrared spectra, mass spectra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udy. The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 1/n, with a = 10.227(3), b = 17.363(4), c = 17.459(4) A, β= 100.408(4)°, V= 3049.2(13) A^3, Z = 4, Mr = 677.08, Dc = 1.475 g/cm^3, μ(MoKα) = 0.834 mm^-1, F(000) = 1400, the final R = 0.0747 and wR = 0.0896 for 166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complex contains one six-coordinated cobalt ion connected by two thiosemicarbazone ligands which act as a tridentate ligand to coordinate with the center metal atoms via two pyridyl nitrogen atoms, two imine nitrogen atoms and two sulfur atoms giving rise to a mononuclear structure. Hydrogen bonds existing in the complex link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stabilize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antiturnor activity of the title complex was tested against A549 lung cancer cell line. Complex ! exhibits antitumor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2.
李银 《物理与工程》2023,(1):157-161
本文以“ETA物理认知模型”为导引,以高中物理“静电场”单元为例,重点阐述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包括教材次序的重构,教学素材的优化,教学过程的逻辑显化,科学方法显化,课程思政的明示和暗示。由此概括出物理教学的“四美”:导入艺术之美、逻辑简约之美、方法力量之美、人文情怀之美。  相似文献   
183.
184.
185.
《低温与超导》2021,49(2):61-69
结霜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低温、制冷、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霜机理,因为结霜条件不同导致其结论也不尽相同。对普冷、低温及深冷等不同冷表面工况下的霜层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在不同工况下所观察的霜生长现象,总结了空气温度、湿度、速度及冷表面温度等因素在不同工况下对结霜的影响规律,综述了霜层内传热传质现象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在深冷工况下对霜生长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6.
《低温与超导》2021,49(7):14-20,96
针对柔性直流电网的短路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快、幅值大的特点,基于超导材料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电阻型超导限流单元产生过零点的直流限流断路器拓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超导带材在直流冲击试验下的电阻变化情况,建立了电阻型超导限流单元的等效模型。在分析超导直流限流断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对该拓扑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超导限流断路器对直流系统稳态运行无影响,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后,能够迅速限制和分断短路电流,提高了柔性直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7.
由于成本低,运行稳定,重力驱动移动床在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领域应用潜力较大。然而,相关强化传热技术目前仍待完善。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对颗粒流外掠翅片单元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翅片增加换热面,可以显著提高传热量,但不同翅片单元外颗粒流传热特性不同。颗粒流与不同表面的换热,由颗粒更新、颗粒接触、颗粒竞争掺混以及表面面积共同决定。总体来说,在迎流区,倾斜平表面能扩大面积并确保颗粒更新,更有利于换热增强。而对于背流区,竞争掺混与颗粒接触的影响更大,采用圆弧表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8.
为了强化相变蓄热器传热性能,本文设计了三种新型壳管相变蓄热器结构,并对其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蓄热器内部添加分层结构和斜翅片换热性能最高,内部温度达到均匀化的时间随换热单元数增加而增大;换热管道间翅片的添加可有效地强化换热效果,改善蓄热器内部出现的温度严重分层现象,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研究范围内,换热流体温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蓄热器的换热效率,缩短相变时间。  相似文献   
189.
近年来,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其丰富的材料体系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后摩尔时代要求器件高度集成化,大面积、高质量的二维材料可以保证器件中结构和电子性能的连续性.要实现二维材料工业级别的规模化生产,样品的可控制备是其前提.化学气相沉积是满足上述要求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二维材料及其复合结构的生长制备.但是要实现多种二维材料大尺寸以至晶圆级的批量制备仍然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对各种二维材料生长控制的系统认识.本文基于材料生长机理分析了化学气相沉积反应中的物质运输、成核、产物生长过程对二维材料尺寸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这些过程实现二维材料大面积薄膜的可控制备.通过对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实现二维材料的高质量大面积制备.  相似文献   
190.
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岩土材料的应变局部化时经常会遇到单元尺寸敏感性问题和网格锁定问题。自适应网格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网格锁定问题,但仍然无法克服计算结果对单元尺寸的依赖性,尽管在一维情况下被证明是可行的。复合体理论(均匀化理论)和弱非连续有限元方法可以成功地解决岩土材料的单元尺寸敏感性问题,在一维情况下两类方法实际上是一致的。本文针对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的有限元新技术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给出了有关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