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5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5908篇
化学   10379篇
晶体学   88篇
力学   72篇
综合类   116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00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69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68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126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10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农田或非耕作用地中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的生长[1]。草甘膦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其通过抑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盐合成酶(EPSPs)的活性,使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受阻,致使植物死亡[2]。草甘膦原药在美国毒性分级中被评定为Ⅲ,被认为是相对较安全的农药,但经商品化改造的草甘膦的毒性是前者的数倍[3],会造成人体上皮细胞膜的损伤[4]、细胞中的血浆损伤和线粒体功能受损[5],甚至有致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72.
研究了1,4-烯炔衍生物与二芳基膦氧化物在银介导下发生的炔酰化反应.该反应利用自由基引发的1,2-炔基迁移策略合成了一系列γ-酮膦氧化物,产率适中.该反应机理可能涉及膦中心自由基与乙烯基的加成、3-exo-dig环化和1,2-炔基迁移等连续的过程,一步形成了C-P、C-C键等化学键,实现了非活性烯烃的双官能化.  相似文献   
973.
作为最小的不饱和环状分子,环丙烯独特的刚性结构和多变的反应活性吸引了化学家的研究兴趣.自1922年Demjanov[1]报道了环丙烯化合物的首例合成以来,现已发展了一系列环丙烯的合成方法.手性环丙烯的合成是通过炔烃和重氮化合物的[2+1]不对称环加成反应.根据底物的不同,这些不对称环加成反应可以分为四类:(a)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b)末端炔烃和双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c)非末端炔烃和双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d)非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在这四类反应中,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相对容易进行.1992年,Doyle和Müller等[2]报道了手性铑催化剂[Rh2(5R-MEPY)4]促进的末端炔烃和重氮醋酸酯之间的不对称环丙烯基化反应(Scheme 1a).随后各种手性催化剂包括[Rh2(OAc)-(DPTI)3][3]、Ir(salen)衍生物[4]和[Co(3,5-diMes-Chen-Phyrin)][5]等被先后报道用于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2+1]环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974.
与芳香胺相比,芳香硝基化合物具有廉价易得、官能团兼容性好等优点,作为氮源在下游含氮化学品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烯烃羰化酰胺化反应绝大多数以胺类化合物为氮源,其中直链和支链酰胺产物的选择性主要是通过具有特定电子和位阻特性的配体调控实现.已报道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酰胺化反应研究中,需要外加还原剂或者利用金属羰基化合物Mo(CO)6释放的CO为羰基源和还原剂.本文发展了一种毋须外加还原剂的钯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与烯烃的还原羰化酰胺化反应新方法.研究发现,钯金属催化剂(特别是离子型)的抗衡阴离子是还原羰化酰胺化反应中化学选择性和羰化区域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抗衡阴离子为氯离子、硼酸为助剂时,最优钯前驱物K2PdCl4的产物主要为支链酰胺,此时不同的膦配体并不能调控其区域选择性,这与胺的烯烃酰胺化反应可以通过配体调控羰化的区域选择性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含氮中间体原位捕捉、硝基化合物还原下游可能中间体对照实验等研究表明,芳香硝基化合物在以一氧化碳为还原剂的催化还原体系下被完全脱氧还原为氮烯(Ar-N:),再经过烯酰胺中间体进一步烯键还原得到相应的支链酰胺;当离子型钯前驱物的抗衡阴离子配位性较弱时,最优钯前驱物为Pd(CH3CN)4(OTf)2时,以直链酰胺为主要产物,此时不同的膦配体可以调控酰胺化的区域选择性.同样的机理研究表明,在该催化剂体系下芳香硝基化合物首先被还原为芳基胺,然后再发生与现有报道类似的胺类化合物的烯烃羰化酰胺化反应.这两个催化反应体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底物适用性,并且可以高效地应用于除草剂(敌稗)的一步合成.本文为以硝基化合物为起始氮源,通过催化控制生成特定含氮中间体,从而可控合成不同的含氮化学品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5.
朱仁义  廖奎  余金生  周剑 《化学学报》2020,78(3):193-216
P-手性膦氧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命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能,是一类受到广泛关注的优势结构.近年来,针对这一结构的不对称催化构建取得了显著进展.本综述旨在从三级膦氧化物的去对称化反应和(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以及二级膦氧化物参与的不对称反应三种策略出发,介绍目前用于构建P-手性膦氧化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藉此也对这些反应的机理及其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简要讨论,为从事有机合成和有机膦化学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76.
手性吡咯烷骨架是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天然产物、药物和催化剂的重要中间体,其高效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热点之一.该工作通过一类新型的Ming-Phos手性配体实现了铜催化的亚甲胺叶立德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以较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吡咯烷类化合物(ee值高达98%,产率高达95%).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普适性广以及配体合成简单易制备等众多优点.  相似文献   
977.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壬基酚取代的系列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癸烷/水界面的微观聚集行为,通过分析界面厚度、界面生成能和界面张力以及表面活性剂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讨论了不同磺烷基链长度对壬基酚基取代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磺烷基链长为12时,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最低,界面厚度和界面生成能最大.  相似文献   
978.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是两种典型的全氟有机酸类化合物,也是全氟化合物(PFCs)前体物的最终降解产物,具有肝毒性、胚胎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检出率最高。在各种被污染的介质中,PFOS和PFOA含量往往很低,基体复杂多样,快速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成为测定的关键环节。目前,国际上对PFOS和PFOA的测定无统一标准,而我国关于PFCs的分析研究落后于国际发展水平。该文介绍了PFOS和PFOA的特性,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声萃取和QuEChERS法)及分析方法(色谱-质谱方法、光谱法、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法),以期为PFOS和PFOA的分析监测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利用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枣花蜜中10种酚酸类物质的快速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验证样本研究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10种酚酸类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101.1%,说明所建立的模型稳定可靠。其次,通过模拟蜂蜜试验,确定了固相萃取柱的种类及操作条件(HLB柱,酸化水淋洗,甲醇洗脱)。最后,利用模拟蜂蜜得到的最优条件结合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方法,测定了枣花蜜中10种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并测得其加标回收率为62.1%~93.8%,考虑到目标分析物的种类较多,且蜂蜜基质极为复杂,该结果基本满足要求。另外,还利用统计与品质因子验证了试验方法的可靠性,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可用于复杂基质中多种目标分析物的同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80.
肖作为  何蔓  陈贝贝  胡斌 《色谱》2020,38(1):127-136
通过简单的搅拌共混方式制备了磁性氨基功能化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得到的复合材料磁性和热稳定性良好,比表面积大,被用于不同极性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萃取。优化磁固相萃取及解吸条件后,将解吸液引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分析仪器,采用Purospher® STAR L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以甲醇-10 mmol/L醋酸铵水溶液(50:50,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目标防腐剂的检出限为0.51~1.89 μg/L;苏打水、维生素饮料和方便面面饼中目标防腐剂的加标回收率为72.2%~109%。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饮料和食品中不同极性防腐剂的分析,为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有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