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化学   54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112.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Mg7Zn3合金的快速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双体分布函数、Honeycutt-Andersen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以及遗传跟踪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冷速为1×1012 K ·s-1的凝固过程中, Zn-Zn原子之间的相互成键的概率明显增加,形成以1551,1541,1431键型为主的非晶态结构.其特征键型1551随温度变化 关键词: 液态MgZn合金 快速凝固过程 微观结构演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113.
采用量子 Sutton-Chen多体势, 对熔体初始温度热历史条件对液态金属Ni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采用双体分布函数g(r)曲线、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和三维可视化等分析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熔体初始温度对凝固微结构有显著影响, 但在液态和过冷态时的影响并不明显, 只有在结晶转变温度Tc附近才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体系在1×1012 K/s的冷速下, 最终均形成以1421和1422键型或面心立方(12 0 0 0 12 0)与六角密集(12 0 0 0 6 6) 基本原子团为主的晶态结构. 末态时, 不同初始温度体系中的主要键型和团簇的数目有很大的变化范围, 且与熔体初始温度的高低呈非线性变化关系. 然而, 体系能量随初始温度呈线性变化关系, 初始温度越高, 末态能量越低, 其晶化程度越高. 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发现, 在初始温度较高的体系中, 同类团簇结构的原子出现明显的分层聚集现象, 随着初始温度的下降, 这种分层现象将被弥散开去. 可视化分析将更有助于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液态金属Ni 熔体初始温度 微观结构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114.
1 引言 光照射介质时,除被介质吸收、反射和透射外,总有一部分被散射.1928年,印度科学家拉曼(Raman)在液态苯中观察到光照射媒质时,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存在大于3×1010 Hz的频移[1].  相似文献   
115.
费托合成可以将煤炭或者生物质气化得到的合成气转化为α-烯烃等重要的化工产品。研究将费托合成和氮气吹扫操作组合成一脉冲过程,在稳定的操作状态下保证费托合成和氮气吹扫交替进行。在传统的费托合成条件下(反应气速为2 000 h-1,温度为497 K, 压力为 2.0 MPa, 氢碳体积比为2.0)考察了Fe-Co催化剂在脉冲过程中费托合成的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N2吹扫温度和压力分别为517 K和0.2 MPa下的费托合成的C3烯烷比是未脉冲的相同反应条件下的九倍左右。同时,反应过程中CH4的选择性和CO的转化率有所下降。在此基础上,通过间歇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该脉冲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脉冲操作在费托反应中可以获得更高的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6.
以3-烯烃氧化吲哚为起始原料,甲苯为溶剂,与丙二腈或腈基乙酸乙酯发生区域选择性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1′-茚醇拼接3-氧化吲哚类化合物,收率73%~90%, dr高达10/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  相似文献   
117.
利用钯配合物、有机胺和手性布朗斯特酸三元催化剂体系实现了α-取代丙醛参与的1,4-二烯烃的烯丙基碳氢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以良好的产率、优良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得到了结构多样的手性α-羰基化合物.此外发现非手性膦配体对钯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和反应的选择性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8.
王仰东  史静  金中豪  谢在库 《催化学报》2018,39(7):1147-1156
催化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跨学科技术,也是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学科之一,是一门基于应用、注重实践、与化学工程息息相关的学科.应用、实践是催化的根本,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其发展轨迹与人类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从20世纪初Mittasch贡献的高效Fe基催化剂为氮基化肥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到60年代,分子筛裂化催化剂使汽油收率和辛烷值大幅提升,为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从齐格勒和纳塔TiCl_4-AlEt_3体系催化乙烯、丙烯、丁烯等在低压下高收率地聚合,生成分子结构高度规整的立体定向聚合物——聚烯烃,到汽车排气管中的Pt-Rh-Pd三效催化剂,可以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把废气中的烃类物质和CO转化为水和CO_2,同时把环境危害大的NO_x分解成无害的N_2和O_2,等等.这些催化的印记推动了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可以说,无处不在的催化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近年有些突破也发生在我国,使我们更加感受到催化的力量.催化科学与技术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表现在表面科学的知识和催化反应的物理化学现象建模,材料科学和无机化学以制备合适的纳米结构催化剂;另一方面表现在催化剂成型、反应动力学评价和催化过程建模.这两个方面均涉及原料多样性、催化材料多变性、化工工艺适应性、宏量制备放大效应,以及本征与表观性能关联等复杂问题.但是这些复杂性问题与催化发展的根本相比,或者说,与催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相比,很显然,催化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更应引起关注,这是催化的使命所在.目前,我国催化基础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李灿等成功组织举办了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包信和、孙予罕等科学家的一系列重大催化基础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发表,李灿、包信和等多名科学家被国际催化相关学术组织颁发荣誉称号,张涛等人一系列重大成果被评为重要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在煤制烃、油品质量升级以及绿色化工等能源化工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工业化成果.这些走在世界前列的重大催化工业化成果驱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本文试图总结这些重大工业化催化成果,并基于经济社会发展提炼相关催化问题,探讨发展方向、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9.
 采用热力学统计理论研究了液态甲烷在高温高压下分子分解反应特点及该体系的物态方程。着重讨论了体系中CH4-H2分子间有效势对体系化学反应平衡及物态方程的影响,并根据实验Hugoniot点(pH, V)优化确定出其exp-6势函数中的参数值。该势函数的排斥部分值比理想混合条件下Lorentz-Berthelot规则给出的势函数值低约50%,预示着高压下CH4和H2之间存在着某种亲合性。用该势函数计算得到的p-T线与现有的两个实验点符合很好。还讨论了CH4-H2之间的有效作用势参数对CH4分子冲击离解度(x)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冯向青  杜海峰 《有机化学》2023,(10):3544-3557
有机硅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合成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和有机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不饱和化合物的硅化反应是获得有机硅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引起了化学家的关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B(C6F5)3作为一类独特的非金属路易斯酸,近年来,其催化不饱和烃的硅化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不饱和烃的硅化反应及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