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化学   2602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物理学   1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荧光素和苯甲酰氯为原料制备了荧光素二苯甲酰酯, 并用X射线单晶法测定了晶体和分子结构。晶体空间群为P21/C, a=0.8459(2), b=1.8221(5),c=1.7491(8)nm; β=103.79(3)°; V=2.618nm3, Z=4。酯水解和酯酶水解实验表明其水解速度明显低于荧光素的二醋酸酯、二丙酸酯、二丁酸酯和二已酸酯。根据酯链上苯环的空间位阻和共轭效应, 以及质谱分析结构对这一特性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82.
铬(Ⅵ)—SAF—H2O2褪色光度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铬(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硼砂-氢氧化钾介质中,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水杨基荧光酮褪色有催化作用,加入三乙醇胺可阻止催化反应。以此建立了微量铬(Ⅵ)的褪色光度法测定,该法不需加热,允许干扰量较大,灵敏度为1.0×10^-9g/mL,ε=1×10^5L.mol^-1,0.05-5.0μg/25ml铬符合比尔定律,用于测定某些污水中之铬(Ⅵ)不需分离富集,其结果与二苯碳酰二肼法相符,加样回收96-103%。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存在下,钛与5-溴水杨基萤光酮形成配合物的高灵敏度显色反应。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2.23×10~5l·mol~(-1)·cm~(-1),线性范围为0—4.0μg/25ml.该体系选择性好,方法稳定、快速,已用于水相直接光度测定钢铁、铝合金和纯铝中的微量和痕量钛,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N 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是烯丙卤化最常用试剂 ,本文着重论述了NBS与烯烃反应的几种历程 ,并加以分析 ,从而帮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NBS自由基取代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85.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FT-Raman)光谱研究了高浓度磷脂酰胆碱(P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Eu3+对该作用的影响.FT-IR结果显示,PC/BSA混合体系中二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PC头部极性基团,且这一作用随BSA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作用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比例有所增加. FT-Raman光谱说明PC与BSA的相互作用影响磷脂CH链的排列有序程度. PC/BSA/Eu3+体系的红外光谱显示, Eu3+与PC的磷氧键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并使蛋白α螺旋的比例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86.
包明  王占良 《合成化学》1997,5(1):67-70,74
合成了7种三苯基锡N-亚水杨基氨基酸酯,通过元素分析、IR、UV、^1H NMR和^13C NMR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醇亚胺和酮胺互变异构体结构,锡原子是五配位的,存在着分子间酚羟基(酮羰基)氧原子同锡原子的配键。测定了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比旋光度。  相似文献   
87.
锗甲基丙酰—α—氨基酸酯系列倍半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丽  胡文祥 《合成化学》1998,6(2):191-195
锗甲基丙酰氯与α-氨基酸酯反应继而水解得到4个新的锗甲基丙酰-α-氨基酸乙酯倍半氧化物,研究了其IR,^HNMR和13CNMR与氨基酸代基结构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在乙醇体系中合成了稀土三价离子(铈除外)与苯甲酰丙酮(简称BZA或B)、二安替吡啉甲烷的三无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其IR光谱、热谱、核磁共振位移性能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组成为REB3D,都没有熔点。相对于正己醇,PrB3D向高场位移,而EuB3D和YbB3D向低场位移,YbB3D的位移作用更显著。SmB3D,EmB3D和TbB3D具有不同强度的荧光。  相似文献   
89.
由硝酸镍水溶液和肼基甲酸甲酯(NH_2NHCOOCH_3, MCZ)的水溶液反应,制备 出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Ni(MCZ)_3]-(NO_3)_2·H_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 = 1.3681 (2) nm,b = 0. 8188 (1) nm,c = 1.6029 (4) nm,β = 92.16 (2)°,V = 1.7943 (6) nm~3, D_c = 1.744 g·cm~(-3),Z = 4,F(000) = 976,μ(Mo Kα) = 1.166 mm~(-1) 。结构采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优化,除氢原子采用各向同性热参数外,其它非氢原 子均采用各向异性热参数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_1 = 0.0337,wR_2 = 0.0857。在 该配合物分子中,肼基甲酸甲酯作为双齿配体,由羰基氧原子和端基氮原子与Ni~ (2+)配位,形成五元平面螯合环,配合物分子中共有三个这样的螯合环,中心离子 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外界是两个硝酸根离子和一个水分子,通过库仑力 和氢键与内界结合在一起。采用TG-DTG,DSC,IR等表征了标量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在程序升温条件下,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是由一个弱的吸气热过程和三个较强 的连续的放热过程组成的,由TG-DTG和IR分析结果证明,在325 ℃时的最终分解产 物为NiO,得到了化合物的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90.
自从O Connell等[1]报道苯甲酰苯胺(BA)在EPA玻璃体中异常的长波长荧光发射特性以来, 已有众多学者尝试解释该"异常"荧光的发射态性质[2~12]. Kasha等[2~7]认为长波长荧光是质子转移(PT)和电荷转移(CT)两种激发态发射的叠加, 而Azumaya等[8]则认为发射态只包含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态. 应该指出的是, 在上述研究中, 电荷转移态的指认并无有力的实验事实, 而主要是依据与具有CT双重荧光的对二甲氨基苯甲氰[13,14]的类比. 显然, 有关苯甲酰苯胺的长波长荧光发射态的准确性质仍待实验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