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5篇
物理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素阿莫西林荧光分析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阿莫西林(2S,5R,6R)-3,3-二甲基-6(R-)-(1)-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化-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化合物荧光分析的方法。并对影响阿莫西林荧光性质(光谱和光谱强度)的各种因素,包括pH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无机离子的配合作用以其他介质条件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在微碱性条件下荧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3-溴-N-乙基吩噻嗪(Br-P)在各种酸度、增敏溶剂、感光效应等条件下的荧光变换现象,并确定了最佳的发光体系。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其线性范围为1×10  相似文献   
3.
N-(1-萘基)氨基乙酸的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和电子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水溶液中基态氨基酸分子以内盐形式存在 [1] .由于质子化氨基的正诱导效应 ,羧基的离解常数显著提高 ,如氨基乙酸的羧基离解常数 ( 4.57× 1 0 -3mol/L,2 5℃ [1] )是乙酸 ( 1 .74× 1 0 -5 mol/L[2 ] )的 2 63倍 ;同时内盐结构亦使氨基酸和肽链具有分子内电偶极 ,后者已在肽链上电荷转移过程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3,4] .激发态氨基酸或肽的诱导效应和电偶极性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难有合适的激发方式和研究方法 .然而相关研究应予重视 ,因为研究结果将可能为生物酶活性的调节提供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研究了3-溴-N-乙基吩噻嗪(Br-P)在各种酸度、增敏溶剂、感光效应等条件下的荧光变换现象,并确定了最佳的发光体系。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其线性范围为1×10^-7 ̄1×10^-4mol/L,检出限为1×10^-8mol/L,RSD〈2.8%。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阿莫西林[(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化-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化合物]荧光分析的方法。并对影响阿莫西林荧光性质(光谱和光谱强度)的各种因素,包括pH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无机离子的配合作用以及其他介质条件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在微碱性条件下荧光发射最强,CTAB对其有增效作用,与无机离子(Mg  相似文献   
6.
自从O Connell等[1]报道苯甲酰苯胺(BA)在EPA玻璃体中异常的长波长荧光发射特性以来, 已有众多学者尝试解释该"异常"荧光的发射态性质[2~12]. Kasha等[2~7]认为长波长荧光是质子转移(PT)和电荷转移(CT)两种激发态发射的叠加, 而Azumaya等[8]则认为发射态只包含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态. 应该指出的是, 在上述研究中, 电荷转移态的指认并无有力的实验事实, 而主要是依据与具有CT双重荧光的对二甲氨基苯甲氰[13,14]的类比. 显然, 有关苯甲酰苯胺的长波长荧光发射态的准确性质仍待实验阐明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光谱法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298,303,310 K温度下,头孢他美酯(CFP)与胃蛋白酶(PEP)之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CFP主要以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猝灭方式猝灭PEP的荧光,两者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力结合,其结合率在310 K为74.73%~92.13%。采用同步荧光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CFP对PEP的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诱导了PEP的构象变化,使PEP的内源荧光猝灭。采用计算机模拟CFP与PEP的对接,结果表明CFP结合在PEP的催化活性位点处,该结论与光谱法所得结果一致。利用CFP对PEP的荧光猝灭反应,可以实现对实际药品中CFP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马丽花  刘保生  边刚  王春丹  张红彩  程旭 《发光学报》2018,39(12):1792-1798
以同步荧光法研究了298,310,318 K下硝苯地平(NDP)与胃蛋白酶(PEP)的荧光基团酪氨酸残基(P-Tyr)、色氨酸残基(P-Trp)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药物以动态猝灭的方式猝灭P-Tyr、P-Trp的荧光,结合位点数n为1,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310 K时NDP与PEP氨基酸残基反应的荧光猝灭比率份数P-Trp 53.43%>P-Tyr 46.57%,结合位置更靠近P-Trp,NDP与蛋白结合率P-Tyr:69.43%~87.15%,P-Trp:73.64%~90.60%,分别建立了结合模型。且Hill系数nH约为1,该结合与后继配体无协同作用。结合距离r都小于7 nm,则NDP与P-Tyr、P-Trp之间都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9.
1-萘胺(NA)的基态与激发态电离已有诸多报道,但主要集中于低pH介质中1-萘铵离子的酸碱电离过程,并已在NA的酸性水溶液中观察到了分别对应于萘铵离子和中性萘胺分子的双重荧光^[1]。萘胺本身作为“酸”的酸碱电离研究则未见报道。已知苯胺的基态pKa。高达25^[2],这可能是难于观察到NA基态酸式电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对认识光合作用原初过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有关诱导激发态质子转移和电子转移偶合的研究备受关注^[3-5],并且已经注意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在激发态NA分子中,由于分子内发生电荷转移(ICT)过程 ^[6,7],氨氮原子上电荷密度下降,氨基的酸性将可能大幅度提高^[8],从而有可能在高pH介质中观察到萘胺的激发态酸碱电离过程。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NA的系列衍生物1-萘胺乙酸(NAA)和1-萘胺二乙酸(NADA),研究了NA,NAA,NADA和1-二甲氨基萘(DMAN)(图1)在高pH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首次观察到了NA和NAA在高pH介质中的双重荧光,揭示了1-萘胺中氨基的激发态酸式电离性质。  相似文献   
10.
水溶液中环糊精包结物的包结常数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环糊精(CD)是由6,7,8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分别叫做α、β、γ-CD,它们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独特性质,可以与多种物质形成包结物,而改变物质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多种测定环糊精包结常数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研究并开发利用具有极大潜力的环糊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