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化学   176篇
晶体学   6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3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油乳法制备了钛锆复合氧化物并系统评价了该填料的正相色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填料对碱性化合物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峰形对称;但对酚类化合物强烈保留,峰形较差;中性化合物和碱性化合物的色谱行为均符合Snyder吸附顶替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羟基磷灰石和氧化镁为晶粒生长抑制剂制备的纳米氧化钛陶瓷为研究对象, 采用体外成骨细胞Ros17/28与材料复合培养的方法, 通过MTT法、荧光染色法和SEM细胞形貌观察等手段综合判断细胞在材料表面的活性, 以此评价纳米氧化钛陶瓷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以羟基磷灰石为晶粒生长抑制剂的氧化钛陶瓷晶体颗粒尺寸达到纳米级, 其生物活性超出了以氧化镁为晶粒生长抑制剂的氧化钛陶瓷和纯羟基磷灰石陶瓷, 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是生物活性陶瓷.  相似文献   
13.
王来军  李伟  张明慧  陶克毅 《催化学报》2003,24(11):816-820
 采用诱导沉积法及粉末化学镀法分别制备了纯态NiB及负载型NiB/T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XRD,ICP,SEM,TEM和DSC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性及TiO2载体与NiB非晶态合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组成、形貌和热稳定性,并将其用于环丁烯砜加氢反应中.结果表明,相对于NiB而言,NiB/TiO2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这缘于NiB和TiO2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载体的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对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云虹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2):1886-1892
在含FeSO4的HF、H2SO4/HF、NaF/Na2SO4溶液中,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直接在纯钛表面制备Fe 掺杂的TiO2(Fe-TiO2)纳米管阵列. 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纳米管阵列的结构、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 利用光电化学测量研究Fe-TiO2纳米管阵列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光电响应特性和光生阴极保护行为. 考察了温度、时间、掺杂含量等参数对TiO2纳米管阵列的几何尺寸、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掺杂可有效减缓TiO2纳米管阵列载流子的复合, 窄化TiO2带隙宽度, Fe-TiO2在410-650 nm范围显示强吸收, 并使光谱响应扩展到波长大于400 nm 的可见光区. 实验结果还表明, Fe-TiO2纳米管阵列对316不锈钢(316L)具有良好的光生阴极保护作用, 暗态下阴极保护作用可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15.
液相沉积法制备光催化活性TiO2薄膜和纳米粉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35℃通过向六氟钛酸铵水溶液中添加硼酸和结晶诱导剂锐 铁矿型TiO2纳米晶,沉积出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02薄膜和纳米粉体.用XRD,AFM, 阶梯仪,UV-vis,BET法对Ti02薄膜和粉体的沉积条件、结构、厚度和性能进行了测 定和表征,并用亚甲兰的降解,评价了TiO2薄膜和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 明,当反应物六氟钛酸铵与硼酸的摩尔比为1:2—1:4时,沉积的粉体和薄膜含有 锐钛矿相Ti02;经300℃热处理的Ti02薄膜和纳米粉体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它 的光催化活性是未经热处理前的5倍.本文还解释了经300℃热处理的薄膜和纳米粉 体具有最高光催化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分别在ITO和玻璃表面制备了纳米TiO_2薄膜,研究了纳米 TiO_2薄膜在254及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的循环伏安行为和光致超亲水性。在紫外 光的照射下,TiO_2薄膜电极可表现出两个光电化学过程,纳米TiO_2薄膜的光致超 亲水性转变及两个光电化学过程的速率均取决于紫外光的波长,原因在于纳米 TiO_2薄膜对两种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和光子的能量不同。提出了光电化学过程的机 理,认为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iO_2薄膜的超亲水性变化与产生Ti~(3+)的过程引起的 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存在的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A new kind of TiO2 self-assembled nanometre material has been fabricated and is used as a hole-injecting buffer layer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The luminan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a devicy individually rises from 1500cd/m^2 to 5000cd/m^2 and from 2.0cd/.A to 3.92cd/A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0mA/cm^2.The enhancements in brightness and efficiency are attributed to an improved balance of hole and electron injections due to blocking of the injected holes by the buffer layer and a more homogeneous adhesion of the hloe transprting layer to the anode.  相似文献   
18.
冲击波温度和压力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降低疏松固体物质冲击波温度的方法,其要点是用液体石蜡充填样品的空隙。以用粉末锐钛矿压装成型的样品为例,对比了不充填和充填液态石蜡时冲击波作用的结果。在同样的冲击加载条件下(均为钢飞片,撞击速度为3.16 km/s),估算两种样品中达到的压力分别为36.3 GPa和46.8 GPa,平均温度分别约为4.7×103 ℃和2.0×103 ℃,即:充填液态石蜡的样品中压力增加了约10 GPa,但平均温度降低了近3×103 ℃。对冲击后回收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充填石蜡样品的主要产物为金红石,即冲击波产生的高温起了主要作用。而充填液态石蜡时,主要生成β-TiO2高压相,即高压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油乳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氧化钛和钛锆氧化物复合填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氯化钛(TiCl4)和氧氯化锆(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油乳法制备了氧化钛和钛锆氧化物复合色谱填料.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易于控制,重现性好.用扫描电镜、X-粉末衍射、氮吸附法等方法研究了这两种氧化物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表明所制得的多孔微球粒径分布窄(4-6μm),孔径在中孔范围内(TiO5.8nm,TiO2-ZrO2 7.4nm),机械性能良好(可承受41Mpa压力),完全满足高效液相色谱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任剑  杜中杰  张晨  励杭泉 《中国化学》2006,24(7):955-960
Macroporous titania monoliths were prepared via sol-gel method using polymer foam as templates.The poly-mer foam polymerized via concentrat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immerged in a solution of titanium(IV)iso-propoxide in 2-propanol,which underwent a sol-gel process.The organic components were subsequently removedby calcination.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nature of the monomer,the volume fraction of dis-persed phase of the concentrated emulsion,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gel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SEMmicrographs of the macroporous titania monoliths thus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the final mate-rial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