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温美凤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17,38(17):50-56
应用手持技术pH传感器,探讨NaOH溶液滴定FeCl3溶液的t-pH曲线,考察了实验的最佳条件,测定了最佳浓度下FeCl3溶液与NaOH溶液互相滴定的pH变化曲线。应用origin 9.0分析实验数据,结合理论值与宏观现象分析确定了Fe3+初始沉淀的pH及沉淀完全的pH,并通过四重表征详细分析了pH曲线及实验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不能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对学习中遇到的异议问题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原理,对教材中反映出的问题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得出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23.
郑志信 《化学教育》2010,31(7):76-77
用激光笔发出的红光照射氢氧化铁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用红光照射硫酸铜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于是得出结论:可用有无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和溶液。但大家可能都忽视了物理学上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蓝色是可以吸收红色光的”,所以CuSO4溶液肯定是没有丁达尔效应的。就“CuSO4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4.
与文献方法相比较,本法具有步骤少(只需一步),得率高(63%),操作简单等优点,为了防止产物被反应液中的氢氧化钠破坏,反应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在沸腾回流条件下不同初始pH时由Fe(OH)3相转化为a-Fe2O3微粒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当pH低于4时,相转化过程需几十个小时方能完成,生成的a-Fe2O3的微粒尺寸分布较宽;而当pH为4~5左右时,相转化过程在几个小时内就可完成,生成的a-Fe2O3的微粒尺寸减小且分布范围较窄;当pH大于5以后,随着pH的升高,相转化时间又会延长。利用相关的热力学数据对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制备均匀超细a-FeO3的微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关于Fe(OH)3略有两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小旺  向辉 《化学教育》2004,25(6):51-51
本文通过实验得到Fe(OH)3略有两性的尺度,解决了Fe(OH)3能溶于多少浓度的强碱中的问题。现行教材中讲Fe(OH)3略有两性,但碱性强于酸性,只有新沉淀出来的Fe(OH)3能溶于浓的强碱溶液中。然而,对初学无机化学的人来说,这略有两性的尺度如何把握呢?Fe(OH)3能部分溶于多少浓度的强碱中呢?为此做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27.
Luminol-K2S2O8体系中金属离子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荣  章竹君 《化学学报》1987,45(2):195-197
报导了在自行设计的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仪上,对Luminal-K2S2O8体系中32种金属离子的化学发光行为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对金属离子的最优测定条件以及大多数金属离子的检出极限和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28.
一个高效经济的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是大范围应用太阳能转化能源的关键.在众多有潜力的OER催化剂中,金属氢氧化物,尤其是FeOOH表现出很高的OER活性.我们采用DFT+U研究了γ-FeOOH(010)表面上OER反应机理;得到了OH– 和空穴对的化学势,并将OH–阴离子包含在反应机理中,以此来说明碱性条件下阳极的OER过程.随后分析了催化剂中OH-,O-和Fe-终止的表面上OER反应路径.含有OH-,O-终止的表面上,O2分子是通过OH与表面氧物种(–OH*和–O*)反应,或二个表面氧物种相结合而形成的.在Fe-终止的表面上,O2只能通过首先在Fe位上吸附OH而形成.不同形式表面上O2析出的化学势决定步骤取决于每个路径中基元步骤自由能的变化.结果表明,O2的形成需要重建表面Fe位,因此,有利于部分暴露Fe位的条件也将促进O2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核电厂液态排放液中含有一定量的12 4 ,12 5Sb ,是核电厂排放液中常见的污染放射性核素 ,是核电厂周围环境水质中需监测的主要核素之一。12 4 ,12 5Sb监测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2 ] ,但国内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测量方法。由于Sb有Sb(Ⅲ )、Sb(Ⅴ )两种形式 ,且其含量极微 ,难以直接用γ 谱仪测量。为此水样中的12 4 ,12 5Sb必须先浓集 ,才可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如Gandond等[3]报道在pH =3.5时 ,MnO2 可有效地从海水样品中吸附12 5Sb。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 ,建立核电站周围水质中12 4 ,12 5Sb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0.
无定形氢氧化铁吸附水溶液中镉离子机理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无定形氢氧化铁吸附水溶液中镉离子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镉离子后的氢氧化铁中的氧和铁都有电子的向内转移,说明吸附过程是化学吸附,吸附时氢氧化铁是作为得电子的路易斯酸,被吸附的镉是作为给电子的路易斯碱参加吸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