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化学   377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共聚物、磷酸二氢钠作磷(膦)源,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有机膦酸和无机磷酸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化学计量比的聚(苯乙烯-苯乙烯基膦酸)-磷酸铝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材料。通过FTIR、TG、N2吸附、XRD、SEM和TEM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其理想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这类杂化材料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性,作为催化剂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由五氟苯肼和2-(4-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制备了AB-型双官能团单体4-(4-羟基苯基)-2-五氟苯基-二氮杂萘酮,以苯做带水剂,在K2CO3的催化下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通过自身亲核缩聚反应合成了结构规整的氟化聚二氮杂萘酮芳醚材料.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 ATR)、氢谱(1H-NMR)、氟谱(19F-NMR)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16℃,Td,5 wt%为491℃,具有良好的热性能;该聚合物薄膜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和绝缘性,拉伸强度超过了60 MPa,表面电阻率为1.8×1015Ω/m2,体积电阻率为5.6×1012Ω/m3;该聚合物在DMAc,DMF,DMSO,NMP,1,1,2,2-四氯乙烷,四氢呋喃,氯仿,吡啶和环丁砜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可加工得到光滑、硬韧的膜;利用表面接触角测定仪考察了不同溶剂体系所得膜材料的表面性能,用DMAc制备膜的接触角为93.3°,用氯仿制备膜的接触角为92.5°,用THF制备膜的接触角为127.1°,接触角大于聚四氟乙烯(112°),且所有考察溶剂中所得膜的接触角都大于90°,具有较好的憎水性.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了氟化物激光晶体Ce3+: LiYF4的坩埚下降法生长工艺.以高纯氟化物LiF、YF3和CeF3为初始试剂,按照LiF: YF3: CeF3 = 51.5: 47.5: 1.0的物质的量比配料,经高温氟化处理合成严格无水的Ce3+: LiYF4多晶料.将Ce3+: LiYF4多晶料密封于铂坩埚中,添加少量聚四氟乙烯粉末,可避免氟化物熔体的氧化与挥发,从而在非真空条件下实现Ce3+: LiYF4晶体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成功生长出尺寸达28 mm×70 mm的无色透明完整单晶.采用XRD、差热/热重分析、透射光谱和荧光光谱对Ce3+: LiYF4单晶基本性质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在320~3000 nm区域内的光透过率达90;以上,晶体在297 nm处有一强吸收峰;荧光光谱显示晶体在紫外光区310 nm、325 nm处有两个强发射峰.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硬段侧链含有氟化双季铵盐的系列聚氨酯(FQPUs)的表面性能和抗菌性能. 水接触角测试和表面自由能测试结果表明, 加入少量氟化双季铵盐扩链剂, 可以使聚氨酯表面富集氟碳链, 氟化双季铵盐聚氨酯表面自由能很低, 具有很好的抗黏附性能. 迁移到表面的两条氟碳链在常温下不会发生链反转, 使材料的抗黏附性能得以保持. 同时, 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层, 减小材料的吸水率. XPS研究结果表明, 氟碳链的-CF3位于材料的最外层, 材料的次表面是具有良好杀菌性能的双季铵盐, 这样形成了具有多重抗菌性能的表面. 另外, XPS研究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化学结构与材料本体的微相分离结构相关. 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氟化双季铵盐聚氨酯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很强, 对于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有所下降, 但相对于单季铵盐聚氨酯的抗菌效果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95.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等测试方法, 对掺杂TiF3前后和不同TiF3掺杂量LiAlH4的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在TiF3存在下, LiAlH4在球磨过程中有少量分解. TiF3对LiAlH4放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 但放氢量会明显减少. 掺杂2%(摩尔分数)TiF3的LiAlH4从80 ℃开始放氢, 比未处理的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了70 ℃, 放氢量高达6.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6.
The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a of jet-cooled CuF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range of 19000-21470cm^{-1}, in which the CuF radicals were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SF_6 with copper atoms from a dc discharge-sputtering source under supersonic jet conditions. Eight observed vibronic transition bands have been assigned a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ground state X(^1Σ^+) to B(^1Σ^+), C(^1Π) and an unreported upper state. The rotational structure of all observed bands has been analysed at the estimated rotational temperature 80K. We determined the newly observed band to be the (^1Π, v=1)-X(^1Σ^+v=0) transi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rot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isotopic shift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lifetimes of the states involved in these bands were measured.  相似文献   
97.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催化装置、XRD、吡啶吸附IR光谱和氮气吸附等方法研究了气相预氟化处理对MoCo/Al2O3-TiO2催化剂物化性能和噻吩加氢脱硫催化活性的影响.文章对0.5V%~8V%各种氟里昂浓度和200℃~450℃各种温度条件下氟化处理的样品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在350℃下由含氟里昂1V%的湿空气氟化的载体并按常规法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其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有明显改善,相对于未氟化样品或BY-2工业催化剂提高20%~30%,且活性非常稳定.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氟里昂气相加氟优于氟盐溶液浸渍加氟,不破坏催化剂的结构,不降低催化剂的表面积.微量氟的引入在促进活性金属组分的分散和活性相的形成方面可能比酸性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98.
在R-G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无辐射弛豫过程对位相信号的影响,推导出新的位相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位相(ψ)与吸收系数(β)、热扩散长(μs)、弛豫时的延迟时间(τ)和快弛豫与慢弛豫时的热量比(R)有关。并用此公式解释了稀土化合物PrF3和叶绿素b的位相谱。PrF3的位相由f-f跃迁的吸收系数决定,而叶绿素b两个吸收带之间的位相差是由快弛豫与慢弛豫时放出的热量比不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9.
3-甲基-3-乙酰基-4-乙氧甲酰-环己酮的合成;甲基乙酰基乙氧甲酰环己酮;甲基乙氧甲酰环己烯酮;硝基乙烷;甲基硝基乙基乙氧甲酰环己酮;氟化四丁基铵;三氯化钛  相似文献   
100.
有机物模板合成磷酸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3种模板采用固相合成方法,以氯化铝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合成了磷酸铝,产物经XRD,IR,化学分析和ICPS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金属铬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