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化学   54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Cu/V2O5-TiO2的光催化丙烯和二氧化碳合成MAA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长松  钟顺和  肖秀芬 《分子催化》2005,19(3):161-166,i001
用IR、TPD、UV-Vis和微型光反应器技术研究了CO2和C3H6在Cu/V2O5-TiO2表面上的吸附特性和光催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u/V2O5-TiO2催化剂表面存在金属位Cu、Lewis酸位V^5 和Ti^4 以及Lewis碱位V-O-Ti的桥氧和V=O的端氧三类活性中心;在金属位Cu和Lewis酸位Ti^4 (或V^5 )协同作用下.CO2形成活性较高的卧式吸附态Cu-(CO)-O→Ti^4 (或V^5 ).C3H6的β-H和β-C分别吸附在Lewis碱位V=O与金属位Cu上形成Cu-C(CH2CH3)-H→O=V吸附态;Cu/V2O5-TiO2催化剂的吸光阈值红移和光吸收量的提高均有利于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担载10%V2O5的光催化剂催化活性优于其它含量的催化剂,其光量子效率达到15.1%;C3H6转化率为5.5%,MAA选择性超过95%.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光促表面催化合成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2.
对新疆的两种高钠煤(伊犁煤YL、呼图壁煤HTB)进行了N2、CO2和H2O气氛和不同温度下钠迁移的研究。采用逐级萃取和湿法消解法确定了原煤、半焦中钠的赋存形态,定量研究了两种煤中钠的挥发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YL煤的形态钠中水溶钠占80.08%,HTB煤的形态钠中不溶钠占61.54%。不同气氛下,升高温度都可促进两种煤中钠的挥发,半焦中水溶钠比例减小,醋酸铵可溶钠比例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现象,盐酸可溶钠比例呈增加趋势。对于YL煤,CO2气氛可抑制钠的挥发,H2O蒸气可促进钠的挥发;900℃时,YL煤CO2气氛下钠挥发仅为N2气氛下的50.25%,而H2O气氛钠挥发为N2气氛下的111.45%。对于HTB煤,CO2气氛也可抑制钠的挥发,900℃时CO2气氛下钠挥发为N2气氛的80.91%;HTB煤在H2O蒸气下,800℃之前钠挥发高于N2,当900℃时,钠挥发略低于N2气氛。YL煤形态钠中以水溶钠为主,其挥发的同时会向盐酸可溶钠及不溶钠转变。而HTB煤形态钠中以不溶钠为主,其次是水溶钠,CO2和H2O气氛能促进不溶钠向其他可溶态钠转变。  相似文献   
143.
在管式炉中,研究了煤灰对玉米秸秆焦在不同气化条件下钾的固留率和灰渣熔融性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以及灰熔点测定仪等检测表征手段对气化灰渣中的钾元素含量、矿物质组成以及其熔融点进行了分析。实验以高岭土为参考,研究发现,煤灰如同高岭土具有一定的固钾能力,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钾固留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时灰渣熔点也得到了提升。灰渣产物的XRD组成分析表明,挥发至气相中的钾以及灰渣中以熔融态存在的钾盐与煤灰中的硅铝化合物反应生成了高熔点的KAlSi_3O_8、KAlSi_2O_6和KAlSiO_4,从而达到固钾的效果并提升了灰渣的熔点。  相似文献   
144.
煤炭地下气化双火源两阶段方法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鉴于传统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生产煤气热值低的状况,提出了双火源两阶段地下气化的新方法,并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进行了计算,简述了双火源两阶段工艺的现场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旨出了中高热值水煤气的形成原因,从而证明了双火源两阶段地下气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表明双火源两阶段是我国煤炭地下气化全面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重要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145.
全氟烷基磺酰卤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里清  黄维垣 《有机化学》1989,9(6):498-506
本文介绍了全氟烷基磺酰卤化学的现状和进展,并对全氟烷基磺酰氟、磺酰氯、磺酰溴、磺酰碘的制备,特性,反应性及应用作了比较与论述,得到了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6.
轻工业纤维素生物质过程残渣能源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大都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在通过转化过程将原料转化为食品、饮料、添加剂、调味料、纸和中成药等产品的同时产生被称为过程残渣的固体废物与废料,如白酒糟、酒精糟、醋糟、甘蔗渣、中药渣、油粕、酱渣、菌渣和造纸黑液可熔渣等。这些残渣产生于特定的生产过程,富含纤维素、蛋白质或木质素,因此代表一种已经被集中的生物质资源。它们同时含水50%—80%、易腐烂变质、甚至呈弱酸碱性,因此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本文着眼于轻工生物质过程残渣的高值化利用,分析指出富含纤维素的白酒糟、醋糟、甘蔗渣、中药渣、茶渣和造纸边角料等适合作为生物质能源而被转化利用,并根据资源特征提出了可能的技术路线。通过分别对热化学路线涉及的脱水干燥、燃烧发电与气化发电技术和集成乙醇发酵、沼气发酵的复合转化技术进行技术综述,最后针对不同规模的富含纤维素轻工生物质过程残渣能源化提供了技术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47.
木屑在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中气化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屑在内径分别为0.3m×0.3m的鼓泡流化床气化炉(BFBG)和内径0.4m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CFBG)中的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重点考察了当量比对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当量比下,由于CFBG操作气速明显高于BFBG,床内强烈的气固传热传质,使得CFBG可以获得较高的热解速率,同时可以使 CFBG在较高温度下运行。较高的运行温度不仅有利于二次裂解气化反应,使可燃气体质量明显好于BFBG,同时也减少了燃气中焦油的量。在较低气化当量比下(ER≤0.28),CFBG比BFBG可以获得更高的气体产率、碳转化率和气体效率;在较高当量比下,(ER>0.28),CFBG和BFBG的气体产率、碳转化率和气体效率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8.
石油焦高温气化反应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常压,1 200 ℃~1 500 ℃,在自制管式反应器中,以二氧化碳为气化介质,研究了石油焦以及石油焦与后布连煤焦掺混后形成的混合焦的气化反应性,借助于XRD分析了高温处理后石油焦与煤焦在碳结构有序化方面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当碳转化率高于0.7,气化超过1 300 ℃,石油焦的反应速率出现急骤下降,气化温度越高,相应石油焦速率下降越快。混合焦气化反应性既不同于纯石油焦也不同于纯煤焦。随石油焦掺入比变化而改变的拐点主要源于石油焦与煤焦的反应性之间差异。较高转化率下出现的拐点,主要源于石油焦本身随气化温度提高导致气化速率下降。XRD测定显示,高温处理后石油焦中碳有序化程度要明显高于煤焦。高气化温度下石油焦碳结构发生明显有序化是导致其反应活性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9.
氨基酸侧链作为调节N-磷酸基氨基酸的化学反应性时供给设备而起作用, 这一调节作用是通过磷酰基的参与而实现。  相似文献   
150.
综述了C_(60)化学研究的进展。C_(60)的化学反应性的研究展现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并使C_(60)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基团引入高分子成为现实。这些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_(60)尤其是C_(60)的材料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