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化学   73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4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1.
用充氧气的气凝硅胶作仲态电子偶素源,用192Ir精密γ能量作标准,以时间选择能谱仪和滑动比较法改进测量仲态电子偶素2γ湮没能量,得到hv=510995.34±0.69eV.经电子偶素结合能修正,得正、负电子对静止质量,与电子质量比较,表明正、负电子质量在1.4ppm内一致.  相似文献   
12.
孟现磊  于肇贤 《光子学报》1996,25(6):496-500
本文构造了双参数变形玻色湮没算符高次幂a'k(k≥3)的k个正交归一木征态的数学结构,发现它们能构成一个完备的Hilbert空间,并且讨论了它们的量子统计性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4.5GPa,-800℃)下将LaNi5基快淬合金粉直接压制成了块状纳米晶合金。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压使其晶粒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压致晶粒碎化,其平均晶粒尺寸在4.5GPa下从75.5nm降至24.6nm。利用正电子湮灭技术研究了这种晶粒碎化效应对纳米合金内部缺陷结构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由于界面上原子的迁移和弛豫加剧,导致晶界上尺寸较大的微孔隙缺陷逐渐转化为尺寸较小的自由体积缺陷,使得纳米合金的致密度逐渐增强,显微硬度逐渐升高,从而在高温高压下得到致密的块状纳米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14.
聚苯基单醚喹噁啉薄膜的性能与物理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物理老化对聚苯基单醚喹啉薄膜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 (DSC)及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PALS)方法表征了两种不同物理老化条件试样的凝聚结构以及自由体积的差别 .结果表明 ,物理老化使聚苯基单醚喹啉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移向高温 ,在其末端出现热焓吸收峰 ,分子链堆砌紧密使自由体积减小 ,分子可动性降低 .用动态力学分析 (DMTA)以及静态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两类试样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物理老化后 ,试样的动态储能模量稍有增加 ,力学损耗降低 .而静态拉伸实验的断裂应变降低 ,屈服应力增加 ,断裂能降低 ,试样在宏观上由韧性断裂变为明显的脆性断裂 .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电子寿命谱和双探头Doppler展宽测量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α-Fe/Nd2Fe14B复合纳米晶的界面结构.正电子寿命研究表明, α-Fe/Nd2Fe14B复合纳米晶存在两类界面.一类为非晶界面层, 正电子湮没寿命为155 ps; 另一类为具有原子空位的松懈界面, 含有空位尺寸大于1~2个铁原子空位的结构自由体积, 正电子湮没寿命为246 ps.电子-正电子湮没光子的共谐Doppler展宽测量表明这类松懈界面富集非磁性原子Nd和B, 这将削弱α-Fe/Nd2Fe14B复合纳米晶晶粒间的磁交换耦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金属钆在居里点附近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发现钆的正电子湮没寿命在居里点近邻T<TC一侧随温度有显著变化,而在此温区以外几乎不随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侧链型热致高分子液晶丙烯酸酯共聚物进行了变温相变研究.除实验标识出样品的相变温度点外,根据试样中自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对高分子液晶材料内部立链、侧链以及介晶基元的相变行为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就与小分子液晶变化特点的一些不同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光亮镀锡工艺由于成本低、无毒、镀层稳定性好而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引线的电镀.但因锡镀层与基体之间会发生原子的相互扩散,致使产品在储存、焊接或使用期间因温度效应而使某些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钎焊性、导电性和防腐性变差。金属界面原子的热扩散行为与金属晶体的结构缺陷密切相关,因此应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法研究锡镀层在热处理过程中缺陷的运动规律,在理论和工艺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拓展脱氧葡萄糖(DG)在肿瘤代谢显像中的应用,以新型核素64Cu标记葡萄糖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DG).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于25℃反应30 min后得到高放化纯度和高比活度的标记化合物64Cu-DOTA-DG,标记产物经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Radio-HPLC)检测.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64Cu-DOTA-DG有良好的稳定性.将64Cu-DOTA-DG通过尾静脉注射入荷瘤肝癌细胞(Hep-G2)裸鼠体内,分别于注射后1和3 h进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显像.结果表明,其在肿瘤部位有所富集.64Cu-DOTA-DG的合成及分子显像研究拓宽了以18F-氟代脱氧葡萄糖为代表的肿瘤代谢类显像剂的应用范围,为新型核素标记肿瘤代谢显像剂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