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16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amai, Hamilton, Carre等曾通过测量烷烃-水双液参照体系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采用基于界面非色散成份的均方关系, 计算了高表面能固体的表面能色散成份(γs^d)及非色散成份(γs^p), 对此计算方法, Fowkes曾给予批评, 提出界面能的非色散成份主要来源于酸碱配位作用, 基于非色散成份均方关系的计算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本研究改进了由双液法接触角值计算γs^d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张亮  王建祺  陈晓东 《化学学报》1998,56(10):968-972
利用静、动态接触角及变角XPS来研究碳氟(CF~4/CH~4)气体等离子体处理PET表面的浸水行为,结果表明碳氟等离子体处理的PET浸水后,其表面的憎水性下降。通过PET表面的接触角及F/C比的测定,计算出表面动力学衰减常数k,三种测试方法得到的k值都可以用来表征碳氟等离子体处理PET的表面动力学行为,其中混合气体的k值最小。从而证明混合气体等离子体的改性效果更有利于保持其表面的憎水性。  相似文献   
43.
分子反应动力学如何走向21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国钟 《化学进展》1994,6(4):257-265
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正在发展之中,还远未进入成熟期。有些课题,如涉及对化学反应性基本理解方面的飞秒化学、立体化学动力学、态一态化学、选模化学以及有关新反应类型方面的团簇化学动力学、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气一固表面反应动力学等皆处于它们发展的中间阶段。另外有些课题,如激光控制化学反应,则仅处于初创阶段。它们如何进入21世纪呢?我们建议将来应该研究如下课题:(1)飞秒化学及立体态一态动力学;(2)激光控制化学反应;(3)团簇形成规律、结构及动力学;(4)分子高振动激发态光谱、自由基光谱及动力学;(5)理论研究。本文对上述课题给予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4.
H+CN体系中平行络合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经典轨迹法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研究长寿命络合物的几何异构体就显得有些困难,主要表现在该方法对几何异构体不容易判别.由于这些原因和计算机时大增,Davis[1]利用经典轨迹法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研究了H+CN和H+NC体系在固定方位时的长寿命络合物动力学行为,并且采用Murrel等[2]拟合光谱数据的势能函数,该势能函数在HCN和HNC平衡点的频率与实验值相差较大.本文利用经典轨迹法研究了H+CN产生HCN和HNC平行络合物异构体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行为,揭示了平行络合反应产生几何异构体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将新型显示薄膜喷墨打印技术的关键工艺过程“喷墨打印-干燥/烘烤成膜”中多组分聚合物溶液在压电作用下从喷管内喷出均匀液滴、液滴在基板上着床并融合成均匀的液体薄膜、液体薄膜经过蒸发留下溶质(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形成均匀显示薄膜的3个核心科学问题,在数学上提炼为多组分聚合物流体带移动接触线和动态接触角以及带有蒸发条件的固-液-气多相耦合的自由界面问题.本文首先对这些问题的Newton流的数学模型进行热力学自洽的系统综述和完善,然后对包含相分离、溶剂蒸发和非Newton黏弹性等多物理现象的同类自由界面问题进行成体系的数学建模,对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一些研究思路.本文希望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突破新型显示薄膜喷墨打印工艺的关键技术瓶颈,提高打印的良品率,推进产业化,促进数学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难题中的应用.本文以新型显示薄膜喷墨打印技术核心科学问题为背景,给数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为相关材料科学家提供了可行的数学方案,为双方搭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46.
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制备了超疏水CaCO3/SiO2复合粒子,并用接触角测量仪检测疏水性能,当CaCO3与纳米SiO2质量比小于10:1时,可以制得超疏水复合粒子.基于表面修饰的CaCO3/SiO2复合粒子,对亲水涂料进行改性,当CaCO3与纳米SiO2质量比小于6:1时,可以制得超疏水涂层,且涂层疏水性随复合粒子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复合粒子进行结构表征,探讨了基于CaCO3/SiO2复合粒子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机理.  相似文献   
47.
利用飞秒时间分辨荧光亏蚀光谱技术,研究了噁嗪750激光染料分子在典型的醇类溶剂中超快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两个超快动力学过程:飞秒量级的快速弛豫过程和皮秒量级的慢速弛豫过程.快速弛豫过程来源于分子内振动能量再分配(IVR)和溶剂分子超快惯性弛豫动力学过程,而慢速弛豫过程对应于溶剂化的扩散分子弛豫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慢速弛豫过程的时间常数随醇溶剂分子间氢键键能的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48.
针对RV减速器角接触球轴承承受预紧力、轴向力和径向力等联合外载荷作用的工况,分析得出了内、外圈滚道接触界面的接触区几何参数和接触载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区宏观几何、接触载荷、真实表面粗糙度、瞬态效应等因素,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混合润滑数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角接触轴承的润滑状况及表面以下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不断增加,钢球与内圈沟道之间的油膜厚度会不断减少,导致干接触面积迅速扩大,接触点表面以下最大应力增大;转速的增加会使油膜变厚,干接触面积缩小.该结果对角接触球轴承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对含N-烷基咔唑环结构的聚芳醚酮(PPCzE、PPCzB和PPCzH)进行基本物理性能方面的表征,并与商业化酚酞基聚芳醚酮(PEK-C)进行比较。 咔唑环结构的引入使聚合物在345 nm附近有强紫外光吸收并表现出发蓝光能力。 由于疏水性烷基侧链的存在,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87°~103°)大于PEK-C(76°),但同时烷基侧链所引起的聚合物链间距的增大导致聚合物的吸水率(0.65%~0.86%)高于PEK-C(0.56%)。 此外,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平均线膨胀系数6.4×10-5-1)和电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1016 Ω·cm)。 聚合物的拉伸模量在1.9~2.0 GPa之间,拉伸强度在72.5~75.0 MPa之间以及断裂伸长率在6.5%~7.2%之间。 高温条件下(≤225 ℃),PPCzE仍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50.
外形分析-拟合求导法测接触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外界来流作用下,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呈现周期性振荡特性,接触角的动态变化是表征该过程特性的重要参数, 传统方法不适用此接触角测量。在分析常用接触角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外形分析-拟合求导法测量动态接触角,同经典测量方法对比表明,外形分析-拟合求导法可很好地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