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599篇
化学   573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566篇
综合类   109篇
数学   428篇
物理学   321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利用原子与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系统地研究了O-Ru低指数面及Ru(1120),(1121)台阶面体系,获得了吸附几何、结合能、振动频率等临界点特性,所得相关数据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并且通过理论计算及原子吸附态振动指纹的遗传、遗变特性预言了氧原子在Ru(1121)台阶面的吸附.本文认为氧原子在HCP晶格的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倾向于三重位.  相似文献   
92.
Cr_2O_7~(2-)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2O72-对B-Z化学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r2O27-的加入明显改变该振荡反应的诱导期,且诱导期的改变值Δtin与所加入Cr2O72-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3.45×10-6~6.20×10-4mol·L-1,相关系数为0.9992,对Cr2O72-扰动B-Z振荡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烷基极化效应与X=O键伸缩振动频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烷基取代物R’X=0的X=0键伸缩振动频率ν与烷基R的极化效应指数PEI(R)的关系可表示为:ν=a bPEI(R)。研究结果表明,烷基的极化效应使X=0键的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94.
采用频率脉冲反应方法,以Mn-Na2WO4/S iO2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为探针反应,通过实时、原位的四极质谱检测手段,研究氧物种对甲烷C-H键选择性活化的微观历程.首次发现了Mn-Na2WO4/S iO2催化剂上O2-脉冲频率效应,即脉冲反应产物量随氧脉冲注入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下,Mn-Na2WO4/S iO2催化剂上有两种活化甲烷的氧物种同时存在,它们活化甲烷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95.
一种氮杂大环铜催化的新型振荡反应宋继梅(合肥地矿部石海局化探中心,,230022)倪诗圣,徐济德(安徽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39)四氮杂大环铜、镍配合物催化的Belousov-Zhabotinskii反应是一类新型的振荡反应 ̄[1],研究这类反应...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的体系是在一个U 形玻璃管里,底部加入苦氨酸的硝基苯溶液(油相)作为人造液膜,右边支管中加入含乙醇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水溶液,左边支管中加入蔗糖水溶液(或去离子水).电势振荡振幅在20—150mV 之间.根据文献报导,表面活性剂穿过油相产生界面振荡.本实验用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简称C_(18)~+Cl~-)是一个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苦氨酸(简称HA)接触时显橙红色,  相似文献   
97.
原子簇P12(D3d)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Gaussian-92程序在6-31G基组下优化P12(D3d)构型,研究了3P4(Td)→P12(D3d)的相对能量,计算结果为△E=Ep12(D3d)-3Ep4(Td)=-79.844kJ/mol,优化P12(D3d)获得的P-P键键长接近于实验测得的P-P单键键长,并进一步在该基组下计算了P12(D3d)原子簇的振动频率,得到的全部为正频率,表明原子簇P12的D3d构型是位能面上的稳定点  相似文献   
98.
在对化学振荡的研究中,无论是溶液均相氧化还原形成的振荡反应,还是界面扩散受阻形成的界面振荡,都普遍采取各种电极法来监测。前文[1,2]研究了各种不同电极监测液膜振荡的变化,本文将讨论不同的电极方法在监测盐水振荡现象过程中的新发现。1970年,地球物理学家Martin[3]发现把  相似文献   
99.
电沉积AuInSe2半导体薄膜上的电化学振荡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沉积制得的AuInSe2半导体薄膜上过氧化氢阴极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对影响该振荡行为的一些因素如半导体薄膜的后处理、溶液组成、传质、光照、化学浸渍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外界周期性光照和外接小幅度正弦波电位来调节振荡频率,为金铟硒半导体薄膜发展成为光电传感器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0.5 mol•L-1 NaOH水溶液中铂电极上葡萄糖、半乳糖和乙醇恒电流氧化过程中伴随的电位振荡行为. 两个糖体系的电位振荡过程伴随EQCM频率的同步振荡响应, 而乙醇体系中相应的频率响应却非常小;三个体系振荡过程的同步动态电阻响应均很小, 表明振荡过程频率响应主要为质量效应. 虽然葡萄糖和半乳糖结构相似, 电位和频率振荡的幅度相当, 但频率波数和周期明显不同, 表明电位振荡行为对两者呈现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 本文也讨论了相关振荡机理和NaOH浓度效应及碱性介质中铂电极电化学过程, 提出了所形成的铂氧化物主要是PtO2-3H2Oad以及两糖体系振荡过程中糖酸根阴离子伴随着高/低电位在铂电极上吸/脱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