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6篇
化学   894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物理学   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活性天然产物(+)-7-deoxynimbidiol非对映异构体的外消旋体cis-(±)-7-deoxynimbidiol进行了合成和衍生, 共得到了8个新型三环二萜化合物; 对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其中化合物5d对人体乳腺癌瘤株MCF7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7.49 μg/mL), 可能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32.
合成了3种主链含己烷雌酚的生物可降解的聚磷酸酯,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鉴定,通过水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聚合物的亲水-疏水性能,以pH值变化表征了聚合物的体外水解速率。初步的体外实验表明,此类聚磷酸酯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艾氏腹水癌活性。  相似文献   
33.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氨·环己胺·羧酸根合铂(Ⅱ)类配合物[Pt(NH3)((?)-NH2)X2](a~f){其中,X=CH3COO-(乙酸根),CH2ClCOO-(氯乙酸根),C6H5-COO-(苯甲酸根),p-CH3O-C6  相似文献   
34.
以取代的3-羧酸活化色酮、靛红与消旋脯氨酸为原料,乙腈为溶剂,依次经1,3-偶极子[3+2]环加成和脱羧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二氢色原酮拼接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 (3a~3h),产率68%~87%, dr值15/1~20/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h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d,3f, 3g对K56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46.3~69.4 μmol·L-1)。  相似文献   
35.
陈小涛 《有机化学》1993,13(3):326-335
综述了四个天然产和的中分离的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合成进展.它们是:Calicheamicin,Esperamicin,Neocarcinostatin chromophore和dynemicin,此外还综述了若干人工设计的烯二炔类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36.
37.
以苦参碱为起始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经三氯氧磷催化与9种芳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5-N-取代苦参碱亚胺衍生物(3a~3i),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和MS(ESI)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3a的绝对构型。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d和3f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半数抑制率显著优于苦参碱。  相似文献   
38.
吴文士  刘世雄 《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0):1065-1072
合成了3个含N-苯甲酰皮考林酰肼(简写为HL)的钒、镍和锰配合物[VO_2L](1,C_(13)H_(10)N_3O_4V,M_r=323.18),[NiL_2]·0.5CH_3OH(2,C_(26.5)H_(22)N_6NiO_(4.5),Mr=555.21)和[MnL_2]·0.5CH_3OH(3,C_(26.5)H_(22)MnN_6O_(4.5),Mr=551.44)。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71241(3)nm,b=0.89625(6)nm,c=1.11706(6)nm,α=94.715(2)°,β=102.053(2)°,γ=112.375(3)°,V=0.63461(7)nm~3,Z=2,F(000)=328,μ(MoKα)=0.802mm~(-1),R=0.0290,wR=0.0816;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5875(1)nm,b=1.4868(1)nm,c=1.8353(1)nm,β=134.470(4)°,V=5.2081(5)nm~3,Z=8,F(000)=2368,μ(MoKα)=0.795mm~(-1),R=0.0459,wR=0.1330;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60113(3)nm,b=1.45231(4)nm,c=1.92903(1)nm,β=132.824(1)°,V=5.3448(2)nm~3,Z=8,F(000)=2344,μ(MoKα)=0.543mm~(-1),R=0.0457,wR=0.1325。在配合物1中,钒(V)原子具有畸变的N_2O_3四角锥配位构型,晶体内每两个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缔合分子对。在配合物2和配合物3中,镍(Ⅱ)原子和锰(Ⅱ)原子具有扭曲的N_4O_2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ν(C=O)和ν(C=N)红移。电  相似文献   
39.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模式的柔性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将15个喜树碱类化合物对接到拓扑异构酶I (Topo I)-DNA切割复合物中,从原子水平和分子力场角度阐明了喜树碱类抗肿瘤药 物与DNA,Topo I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喜树碱分子插入Topp I-DNA复合物 的切割位点,并与Asn722,Asp533,Lys532和Lys720形成氢键作用网络。定量构效 关系研究进一步表明喜树碱分子可以与Topo I-DNA切割复合物形成电荷迁移作用。 该对接模型系统解释了喜树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定点突变等诸多实验事实,为 下一步设计、合成新型高效的喜树碱类衍生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0.
用化学降解法制备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 ,以其为原料合成了系列N 琥珀酰壳聚糖 ,然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荧光标记 ,再与K5 6 2肿瘤细胞共孵育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来确定不同分子量N 琥珀酰壳聚糖与K5 6 2肿瘤细胞间亲和性的强弱 ,为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初步的参考 .结果表明N 琥珀酰壳聚糖和K5 6 2肿瘤细胞间有较强的亲和性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 ,其亲和性逐渐减弱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