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109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物理学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朱诚身  钟素娜 《应用化学》1994,11(5):107-109
考察了尼龙1010结晶试样进行SEM观察时合适的溶剂刻蚀条件。在甲酸蒸气中,于室温刻蚀40分钟以上,或于60~80℃刻蚀20~40分钟时能得到较好的刻蚀效果。  相似文献   
152.
We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and grain structure of Ni foil when it is ablated with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field emiss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re used to study the nature of the morphology and grain structure of nickel foil and determine the essential fea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many random uanostructures in the center of the ablated region composed of nanocrystalline grains as well as some core-shell structures phase explosion and extremely high cooling rate are the for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nanostructures. The observed morphologies seem to suggest that most probable physical mechanisms responsible  相似文献   
153.
餐厅、烤肉店PM2.5单颗粒的形貌及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颗粒是餐厅和烤肉店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研究餐厅、烤肉店大气细颗粒(PM2.5)中单颗粒的化学组成,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两个采样点的单颗粒;依据X射线能谱(EDX)数据,对餐厅、烤肉店的PM2.5颗粒采用P(X)值法,进行元素分类.分析表明:烤肉店样品中出现"C质"颗粒,但餐厅样品没有观察到.餐厅的矿物颗粒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69.3%)并分为"富Si""、富Ca""、富Fe""、富Cu""、富Al""、富Cl""、富Br"、"富Na"等8种不同类型,其中"富Si"占到43.3%、"富Ca"占到25%;在数量上烤肉店的矿物颗粒物占总颗粒的45.67%,分为"富Si""、富Ca""、富Fe"、"富Cu""、富Ti""、富Zn""、富Ca""、富Na"等",富Si"占50%"、富Ca"占24.9%;餐厅和烤肉店矿物颗粒的主要类型相同,说明地壳来源是最主要的单颗粒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4.
以MCM-22分子筛为前驱体,对原料配比和合成步骤等参数进行调变,探索了MCM-36分子筛的合成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所合成的MCM-36分子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MCM-22为前驱体,溶胀原料质量配比为1∶3∶1.2时,MCM-36分子筛介孔和微孔比表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55.
吕惠民  石振海  赵超  魏萍 《物理学报》2010,59(11):7956-7960
在Klett等人于2000年制备的韧带网络型碳泡沫和Bruneten等人在2002年制备了一种空心微球碳泡沫材料结构的基础上,分别经过微观结构优化、碳化、石墨化处理,制备出了一种空心微球/网络复合型碳泡沫材料.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网络韧带和球形空腔呈现明显的空间周期性.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图谱中,26°处的衍射峰表明该试样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特征.同时,对该材料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碳泡沫 微观结构优化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相似文献   
156.
Diamond films are deposited on Mo substrates by dc hot-cathod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a CH4-H2-CO2 gas mixture. Adjusting the flow of CO2, we study the relevant influence on surface morphology, grain orientation and crystalline quality of film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in orientation of the films has a transi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CO2 addition, from (100) orientation to (110) orientation and then (111) orientation. The crystalline quality is improved but the growth rate is decreased by raising the flow of CO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相似文献   
157.
Tin oxide (Sn02 ) thin films are deposited by rf-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anneal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100-500 ℃ for 15 min. Raman spectra of the annealed films depict the forma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SnO phase in the tetragonal Sn02 matrix, which is ver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is found to be about 20-30 nm, as calculated from x-ray peak broadening and SEM images. Various op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optical band gap energy,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conductivity, carrier mobility, carrier concentration etc. are determined from the optical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ance data recorded in the wavelength range 250-2500 nm.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ata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58.
含碳微细粒金矿是世界难处理金矿主要类型,且储量巨大,矿石中的有机碳、石墨碳能吸附溶液中的金氰络合物,因而含碳金矿在浸出之前需进行预处理。氧化焙烧是应用时间最长、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好的预处理工艺,已经成功的用于生产实践。针对传统氧化焙烧法存在生产成本高,收尘系统复杂等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焙烧工艺和设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氧化焙烧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关于焙烧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尤其是对于焙烧过程的相关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氧化焙烧技术的发展。焙烧时间是影响焙烧效果的关键因素,决定化学反应进度及物相变化程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焙烧温度650 ℃),对含碳微细粒金矿石进行焙烧-浸出试验,首次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含碳金矿及焙砂进行分析表征,进而揭示氧化焙烧过程中碳质物的氧化、矿石晶体结构变化、物相变化等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机理。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 矿石中主要矿物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绢云母、高岭石、黄铁矿和石墨等;矿石中自然金粒度微细,以5~10 μm粒级为主,部分微粒自然金被石英、碳质组成的碎屑包裹;碳质(有机碳和石墨碳)含量高、粒度细,且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焙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 原矿直接浸出时,金浸出率仅为12.50%,碳质的“劫金”作用显著;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金的浸出率先逐渐增大后变化平稳,焙烧时间为2 h时,金浸出率最高;当焙烧时间为1 h 时,绢云母发生了脱羟基变化,高岭石分解生成蒙脱石,黄铁矿氧化为赤铁矿,碳质(有机碳和石墨碳)氧化且产生CO2,但未完全氧化,此时焙砂中石英的d100d101值以及平均孔径较小,不利于浸出剂的扩散,导致金浸出率仅为58.09%;当焙烧时间为1.5 h 时,白云石开始分解,碳质已完全燃烧,产生的CO2使微孔数量增多,有利于浸出剂的扩散,此时金浸出率增加到73.34%;当焙烧时间为2 h时,白云石分解较完全,焙砂中有MgO生成,此时焙砂中石英的d101值达到最大值(4.255 03 nm),焙砂松散密度变大且孔容和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09 954 cm3·g-1和6.640 80 nm,焙砂中产生的微孔最多,增加了浸出剂的扩散通道,有利于金的浸出,金浸出率也达到了最大值(91.28%);当焙烧时间为3 h时,焙砂表面生成Ca2SiO4和CaSO4等在高温时易形成低熔点物质,发生微弱的烧结现象,导致颗粒内部的微孔被填充、闭合,微孔减少,孔容和平均孔径降低,内部结构变得致密,不利于浸出剂的扩散,同时造成金的浸出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9.
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ATR)分析三种不同类型复合材料成分,并运用扫描电镜和光电子能谱方法对结果进行了确证,确定了:1.复合材料密封膜HNP由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酰胺三层材料组成;2.纤维复合膜中间层的粘结材料为聚四氟乙烯;3.金属复合包装膜中聚合物材料为(偏二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实验表明FTIR-ATR技术在复合材料表层和夹层中高分子材料成分的分析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简化了繁杂的分离纯化样品工作,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文中对使用FTIR-ATR技术进行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0.
本文通过模型实验研究提出:“应用乙腈(CH_3CN)干燥植物样品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已取得实际应用的效果。(详见附图1照片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