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552篇
化学   1693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166篇
综合类   100篇
数学   188篇
物理学   62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2.
砷钼蓝萃取光度法测定硫磺中微量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硫磺中砷的测定常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吡啶溶液吸收砷化氢法,该方法操作手续冗长、繁琐、试样中砷含量低时,分析结果不稳定。本文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砷钼蓝萃取光度法测定砷,利用试样溶解后生成的H_2SO_4(经多次测定1g硫磺生成H_2SO_4约2.444g),以稀释体积控制酸度在1~1.5mol·L~(-1)之间,As(Ⅴ)与钼酸铵生成黄色砷钼杂多酸,用乙酸乙脂-正丁醇萃取,SnCl_2还原生成砷钼蓝而测定砷。在0~20g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操作简便,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能达到工业硫磺(GB 2449-81)中优级品砷量测定要求。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Br_2-CCl_4溶液:2+3 次溴酸钠溶液:取饱和溴水45ml于塑料瓶中,加NaOH溶液(2%)30ml,水165ml,摇匀。 萃取剂:乙酸乙脂和正丁醇(均为分析纯)等体积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涂丝Ag-Ag2S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自制锑电极为参比电极,分别试验了加入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极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极响应无明显影响,但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使电极灵敏度有较大提高;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电极的增敏效果显著,可使电极响应线性范围下限扩大一个数量级左右,且电极响应时间缩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4.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5.
Fe3+/V5+/TiO2复合纳米微粒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 /V^5 /TiO2复合纳米微粒作为光催化剂。光降解反应结果表明,其掺杂催化剂Fe^3 /V^5 /TiO2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光电化学研究显示,铁离子可以成为电荷陷阱,促进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适量钒离子掺杂使TiO2电极的光电流升高,导带中电子浓度的增大,加快了界面的电子传递反应。共掺杂催化剂中,Fe^3 、V^5 分别提供了空穴与电子的陷阱,同时加快了电子与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从 更有效地提高光催化活性。双组份共掺杂为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
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亚甲基蓝的电还原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极谱法研究亚甲基蓝(MB)的电极吸附过程早有报道.近几年,用光谱电化学法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又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但在光透薄层电极上,由于光程太短,测试溶液浓度较高,导致亚甲基蓝发生聚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测定.为此本文利用特制的比色皿型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在低浓度条件下研究其在SnO_2镀膜玻璃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97.
多色蓝在核酸分子上的Langmuir聚集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新技术研究核酸与多色蓝(PCB)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核酸分子内双静电膜的形成与Langmuir吸附的关联性.通过pH 7.24的介质核酸-PCB反应的光谱研究,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结合比1PCB:2DNA-PCB、1PCB:3RNA-PCB, 平衡常数KDNA-PCB=5.42×104, KRNA-PCB=2.82×104,摩尔吸收系数ε(DNA-PCB, 625 nm)=5.65×103(mo1-1•L )•cm-1, ε(RNA-PCB, 625 nm)=3.85×103 (mol-1•L)•cm-1.结果表明, RNA分子仅形成约60%双螺旋结构链,核酸双螺旋每一周期的负静电沟最大聚集10个PCB分子.该吸附反应用于核酸样品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8.
微量元素锌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下称复感儿)及26例健康儿进行微量元素发锌测定。发现前者发锌平均值为(92.3±14.7)×10~(-6),后者为(132.5±21.5)×10~(-6),P<0.01,差异非常显著。对复感儿进行口服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发锌变化。治疗前发锌平均值为(92.3±14.7)×10~(-6),治疗后为(137.5±20.2)×10~(-6),P<0.01差异非常显著。有效率达85.7%。故缺锌可能是复感儿患病的影响因素之一,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
镉-铽-铕-强力霉素-曲通X-100协同荧光增敏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 0存在下 ,稀土离子和部分主、副族元素的离子对Eu 强力霉素(DC)体系的协同荧光增敏效应 ,建立了Cd Tb Eu DC TritonX 10 0协同荧光增敏体系 ,并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测定稀土元素铕的荧光光度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 5 .0× 10 -11mol/L ;线性范围为 4 .0× 10 -10 ~ 4 .0× 10 -8mol/L。  相似文献   
100.
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及压敏胶的性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一步法将溶有松香或氢化松香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时,由于增粘树脂分子的自由基链转移作用使单体的转化率明显降低.先将大部分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得种子乳液,再将溶有增粘树脂的剩余丙烯酸酯单体加到种子乳液中进行第二步乳液共聚合,可显著提高单体的总转化率.用TEM对分步聚合所得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第二步乳液共聚合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用分步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制得的增粘树脂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物的压敏胶粘性能较一步法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