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9篇
化学   78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永强  陈倩  于泓  唐慧慧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0):1154-1159
建立了离子交换色谱-直接电导检测法分离测定3种同系物季铵盐离子液体阳离子(四甲基铵、四乙基铵和四丙基铵阳离子)的方法。采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以乙二胺-柠檬酸-乙腈为淋洗液,考察了淋洗液种类、浓度及色谱柱温度对3种阳离子保留的影响。并根据测定对象不同,调整乙二胺浓度及乙腈含量以改善分离效果。淋洗液中增加乙腈含量,可明显缩短四丙基铵阳离子的保留时间,并改善其色谱峰形。季铵阳离子同系物的保留符合碳数规律。优化的色谱条件为:流速1.0 mL/min,色谱柱温度40℃;以0.02 mmol/L乙二胺-0.12 mmol/L柠檬酸(pH 4.0)为淋洗液分离测定四甲基铵;以0.2 mmol/L乙二胺-0.4 mmol/L柠檬酸-1%乙腈(pH 4.0)为淋洗液分离测定四乙基铵和四丙基铵。所测阳离子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015,0.22,1.88 mg/L,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2.3%。将方法应用于表面活性剂和实验室合成的离子液体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104%。本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2.
通过手性硝基烯胺(4)与α-甲基-δ-戊内酯烯醇锌盐发生加成消除反应解决了倍半萜Capnellene类合成中构筑不对称季碳这个难题,对映体过量(e. e. )为94%。由L-脯氨酸经14步实现了(一)-△~(9(12))-Capnellene类的合成中间体——光学活性5-甲基-8-羟基双环[3 3,0]-2-辛酮(13)的对映选择合成。  相似文献   
73.
张志华 《光谱实验室》2007,24(2):206-208
研究了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溴化5-[4-N-(甲氧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对铜(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1.2时卟啉与Cu2 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23nm,试剂与Cu2 络合比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4×105L·mol-1·cm-1,铜含量在0-0.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4.
合成了两种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溴化5-[4-N-(对硝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和氯化5-[4-N-(对甲氧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这两种化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它们的结构分别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75.
以卟啉吡啶季铵盐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新试剂5-[4-N-(对氯)-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吩氯化物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痕量铜,在pH 3.2的邻苯二甲酸盐缓冲介质中,此试剂与铜离子生成组成比为1比1的稳定配合物,其吸收峰位于428.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9×105L·mol-1·cm-1.铜含量在0.1 mg·L-1以内符合比耳定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52 0.31 C(r=0.999 1).按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3种环境水标准样品中的痕量铜(Ⅱ),测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76.
季铵型阳离子蔗渣纤维素对甘蔗清汁的澄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型的季铵型阳离子蔗渣纤维素作为澄清剂,对甘蔗清汁进行吸附脱色研究.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选取纯度提高率和色值降低率作为考查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正交试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通过最佳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反应温度为80℃、蔗汁中阳离子蔗渣纤维素复合物的加入量为0.4g/100mL甘蔗清汁、接触时间为40min、pH值8.  相似文献   
77.
用浸渍法制备Sb-V2O5-TiO2催化剂,在质量分数3%V2O5-TiO2催化剂基础上,研究锑的负载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锑的负载量为11%(质量分数),500 ℃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SCR活性,在进口浓度为0.07% NOx、O2体积分数5%、空速27 000 h-1的条件下,170 ℃时脱硝活性可达92%。对催化剂进行H2-TPR表征,发现锑修饰后的催化剂氧化能力增强,使催化剂效率上升。通过XPS和NH3-TPD表征测试,催化剂表面的锑主要以五价的形式存在且随着锑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酸性增强。考察SO2和H2O对催化剂的影响发现,加锑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硫抗水性能。通过FT-IR、TG、孔隙结构测试表明,锑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硫酸铵盐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从而延长催化剂的寿命。  相似文献   
78.
通过使用季鏻盐与钼酸铵在常温条件下合成了含季鏻阳离子的(n-PentylPh3P)2[Mo6O19]多酸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电化学对其进行了表征。产物中的季鏻配体上的氢原子通过与多酸阴离子端基氧原子形成氢键而构筑了一维链状结构,并且季鏻配体上的苯环与相邻季鏻配体上的苯环通过π-π作用形成三维层状结构。此外,对该多酸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9.
反应性高分子抗菌剂的合成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元共聚将马来酸酐活性基团引入大分子链中,制备了两个系列的反应性高分子抗菌剂poly(DMAEMA-BC/AAm/MAn)和poly(DMAEMA-DB/AAm/MAn),并用FT-IR对合成的反应性高分子抗菌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其酸值,通过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了反应性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活性,并表征了它们的抗菌活性对抗菌时间与浓度的依赖关系。通过热整理工艺将三元共聚物与棉织物反应,制得抗菌织物。之后,通过改良振荡烧瓶法测定了抗菌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了织物抗菌效果的耐洗性。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马来酸酐(单体摩尔比5%)有助于提高共聚单体的反应活性,共聚物中含少量马来酸酐时,抗菌活性增强。用马来酸酐单体摩尔比5~35%的poly(DMAEMA-BC/AAm/MAn)或5~25%的poly(DMAEMA-DB/AAm/MAn)整理的抗菌织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前者经过100次水洗,后者经200次水洗后,仍表现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80.
在新型的季鏻盐型三相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使用邻苯二甲酰亚胺为亲核取代试剂,与溴代正丁烷发生N-烷基化取代反应,生成N-正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考察了三种间隔臂不同的季鏻盐型三相相转移催化剂(QP-CPS)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这三种相转移催化剂对N-正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且间隔臂越长的QP-CB-CPS催化活性越强,当催化剂用量为4 mmol,反应温度为90℃,反应12 h时溴代正丁烷的转化率可达到87%.另外,以催化剂QP-CA-CPS为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三相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极性越强,催化剂的活性越高,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例以及搅拌速度均对相转移催化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