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33篇
  免费   6760篇
  国内免费   24718篇
化学   45891篇
晶体学   6110篇
力学   809篇
综合类   1107篇
数学   3348篇
物理学   10146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329篇
  2022年   1419篇
  2021年   1530篇
  2020年   1226篇
  2019年   1731篇
  2018年   1455篇
  2017年   1653篇
  2016年   1883篇
  2015年   2117篇
  2014年   3121篇
  2013年   2951篇
  2012年   2544篇
  2011年   2701篇
  2010年   2856篇
  2009年   2879篇
  2008年   2967篇
  2007年   2663篇
  2006年   2750篇
  2005年   2441篇
  2004年   2548篇
  2003年   2416篇
  2002年   2233篇
  2001年   2184篇
  2000年   1823篇
  1999年   1523篇
  1998年   1458篇
  1997年   1472篇
  1996年   1295篇
  1995年   1163篇
  1994年   1256篇
  1993年   971篇
  1992年   899篇
  1991年   882篇
  1990年   791篇
  1989年   802篇
  1988年   313篇
  1987年   221篇
  1986年   221篇
  1985年   160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10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本文研究捕食者种群具有线性密度制约的一类稀疏效应下捕食-被捕食者系统x=x(ax-cx3-by),y=y(-α+βx-γy).(*)得到:(1)当A1<A1,A2<A2,A3>A3时,系统(*)在第一象限内存在极限环;(2)当A2<A2,A3>A3时,系统(*)在第一象限内存在唯一极限环  相似文献   
22.
张芷芬  李承治 《数学进展》1997,26(5):445-460
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两个鞍点和一个中心的通用二次哈密尔顿向量场在二次扰动下的三参数开折,证明极限环的最小上界为2。  相似文献   
2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ph5.0的HAc-NaAc介质中,痕量铁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紫脲酸的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0-0.40,0.40-2.0μg/25mL,检出限为8×10^-11g/mL,用于水样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5种新的α,α′-二氧代烯酮环二氮代缩醛化合物的NMR谱,初步探讨了分子结构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提出用溶胶粒子表面修饰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催化膜.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在胶粒表面的吸附作用,经溶胶凝胶过程,将活性组分结合到无机膜中.实验测定结果表明:(NiEDTA)2-,VO-3,MoO2-4,(Pd(NH3)4)2+,PdCl2-4,PtCl2-6和RhCl3-6可用来修饰AlOOH溶胶.以Pd/γAl2O3催化膜的制备为例,经三次溶胶凝胶过程,可制得无裂缺的厚度为9μm的Pd/γAl2O3催化膜,膜材料的平均孔直径为6nm,Pd被均匀地分布在膜的顶层,其平均粒径为23nm.  相似文献   
26.
催化荧光熄灭法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崔毅 《分析化学》1993,21(4):494-494
1 引言 根据Fe(Ⅱ、Ⅲ)可同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二苯胺磺酸钠的反应,发现二苯胺磺酸钠被紫外光照射可发射荧光,而反应产物苯醌则不发荧光,借此可通过测量二苯胺磺酸钠的荧光熄灭,间接地测定天然水中总微量铁。  相似文献   
27.
聚硅烷研究进展 (1)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硅烷的合成及应用因可溶性聚硅烷的发现而成为聚合物研究的又一热点。本文综述了聚硅烷合成与应用的近期发展。  相似文献   
28.
29.
一类生化反应数学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生化反应中一类可逆两分子饱和反应,它的数学模型可近似表达为应用常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的方法分析了参数的所有情况,得到了正初值的正半轨线的有界性、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及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30.
 接触性摩擦是一个物体表面上的原子“突起”滑过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原子“凹陷”产生的。康奈尔大学的赛佩·库恩(SeppeKuehn)和同事,利用0.25毫米长、几千个原子厚的单晶微悬臂梁,观测相距1纳米的两表面间的非接触性摩擦。使悬臂梁与一个表面垂直,并使其向下做如同钟摆一样的运动,在这样的运动状态下调整悬臂梁,悬臂梁将因感应到下方表面的摩擦而慢下来。令人吃惊的是,非接触性摩擦力依赖于样本的化学性质。通过研究不同聚合材料的化学依赖性,这几位研究者直接检测了因样本中分子运动导致弱电场波动而产生的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