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1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963篇
化学   1749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273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13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40 KeV的能量和3×1017 /cm2的剂量在Ni3Al合金中注入Y离子, 利用热重分析、 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划痕分析等技术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其900 ℃恒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注入Y离子不仅改变了合金的氧化动力学, 而且改变了其氧化机理. 注入Y离子后合金氧化产物中的NiO含量大为增加, 从而降低了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但Y离子的注入使NiO晶粒细化, 增强了氧化膜的塑性和粘附性.  相似文献   
72.
预处理条件对Ni-Ce-P非晶态合金液相加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宗保宁  闵恩泽  朱永山 《化学学报》1991,49(11):1056-1061
采用真空骤冷技术制备了Ni82Ce0.31P17.7和Ni82P18非晶态合金。通过高压氢气中热处理, 使其粉化。DSC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少量Ce使Ni-P非晶态合金晶化温度提高160℃。用高压反应釜考察了氧化温度和氢还原温度对Ni-De-P非晶态合金本乙烯液相加氢活性的影响, 并对比了Ni-P和Ni-Ce-P的加氢活性, 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 氧化、还原处理过程使Ni-Ce-P加氢活性显著增加, 最佳的预处理条件是240℃氧化1h, 300℃氢气还原2h; Ni-Ce-P加氢活性是Ni-P加氢活性的3-4倍, 用AES和XPS研究了氧化、还原过程中,Ni-Ce-P表面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73.
用射央求地在硅单晶衬底上沉积出电导率高达60S/cm的a-SiHY合金薄膜。在20-300K,对于钇含量高的样品,其电导仍是热激活的。lgσ与1/T的关系曲线能够被拟合成斜率不同的两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和两直线间拐点所地 温度依赖于膜中钇的含量。但对钇含量低的薄膜,电导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度为σ∝exp(-1/T^1/4)。结果表明,这些钇含量不同的样品在没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导电机制。  相似文献   
74.
称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0.100 0g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先令其与盐酸9mL和硝酸1mL加热反应,待反应缓慢时滴加氢氟酸2mL并继续加热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500g·L^-1酒石酸溶液2mL,冷却至室温,在塑料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0mL。按仪器工作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5种合金元素(Mo、W、Ta、Re、Ru)的含量,选择分析谱线依次为204.598,207.911,240.063,197.312,240.272nm。结果发现:除了Re外,其余4种元素的测定中均受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严重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克服其干扰,除了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镍的基体干扰外,试验采用混合校正系数矩阵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校准。通过一系列试验计算得到混合校准系数矩阵K,并应用于模拟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矩阵K的校准,所测定的5种元素的准确度显著提高,达到了消除共存元素之间光谱干扰的目的。通过精密度试验,测得上述5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在1.5%以下,并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5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7.0%~105%。  相似文献   
75.
报道了一种单颗粒微电极制备新方法, 并研究了LaNi4.7Al0.3球形单颗粒微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76.
耐磨高铬合金铸铁以其良好的耐磨、耐蚀及耐热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该类样品不易溶解,单个元素分析难以满足快速分析的需要。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王水溶解、硫一磷混酸高温下滴加硝酸氧化发烟以破坏碳化物。控制试验条件,对其中的铬、铜、镍、钼、锰采用联合测定,减少了重复操作,提高了分析速度。本方法应用于耐磨高铬合金铸铁中铬、铜、钼、镍、锰的联合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7.
吸光光度法测定磷 ,无论是磷钼黄法还是磷钼蓝法 ,或是磷钒钼三元络合物法 ,都要求磷以正磷酸分子参加化学反应 ,所以把磷的各种低价化合物氧化为五价的正磷酸是光度法测定磷的首要条件。如不少分析方法中测定铜合金中磷也采取了用各种氧化剂氧化磷呈正磷酸尔后测定。测定磷铜中间合金中磷 ,文献 [1~ 3]均采用磷钒钼三元络合物方法 ,该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倍受分析工作者欢迎。分析方法采用混合酸(HNO3∶HCl∶H2 O =32 0∶12 0∶5 6 0 )溶样 ,滴加H2 O2 氧化磷 ,加HClO4 冒烟使磷进一步完全氧化为正磷酸 ,再进行…  相似文献   
78.
对射频溅射法制备的aSi∶H∶Y薄膜进行电子衍射、红外吸收和卢瑟福背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膜的结构和性质:使合金膜晶化,从非晶态向多晶或单晶态转化;改变原子间的键合状态,使某些SiH键断裂,形成更多的SiY键;Y原子向Si衬底方向扩散,使膜表面Y的浓度降低,Si∶Y合金层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Fe(Ⅱ)与溴连苯三酚红和罗丹明B(RhB)的协同显色反应。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VA-124存在下,PH3.0-5.5范围内,Fe(Ⅱ)与BRP和RhB形成红紫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λmax位于5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90为6.4×10^-4。  相似文献   
80.
提出了同时测定铜基合金中铝和铁的流动注射分析法。以0.04mol/LHCl作载液,铬天青S为显色剂,通过测定628nm处铝、铁两配合物的吸光度之和及铝配合物的吸光度,实现了两组分的同时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限:Al和Fe分别为1.69×10-3和1.73×10-3mg/L,Al浓度在0~0.8mg/L;Fe浓度在0~1.0mg/L时服从比耳定律。进样频率为60样/h,所拟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