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篇
  免费   1716篇
  国内免费   2333篇
化学   3130篇
晶体学   576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67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976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我们研究了在紫外光(UV)激发下, Dy^3+单掺杂和Ce^3+, Dy^3+共掺杂的BaGdB~9O~16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发光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性, 发现Ce^3+,Gd^3+均对Dy^3+的发光起敏化作用。Ce^3+吸收的能量大部分直接传递给Dy^3+, 小部分以Ce^3+→Gd^3+→(Gd^3+)~n→Dy^3+形式传递给Dy^3+。Ce^3+→Dy^3+能量传递和Dy^3+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分别为电偶极-电偶极和电偶极-电四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掺杂镨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2,4-二硝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掺杂镨的纳米TiO2粉末.采用X光衍射仪对粉体的物相进行了表征.样品经500 ℃焙烧2 h后,0.5%(摩尔分数)Pr3+-TiO2纳米粉末为单一的锐钛型结构.通过粉体对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情况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纯TiO2相比,Pr3+-TiO2的光催化活性有较大提高,当Pr3+的掺入量为0.5%(摩尔分数)时催化活性最高.以高压汞灯为光源,2,4-二硝基苯酚的初始浓度为50 mg·L-1,催化剂0.5%(摩尔分数)Pr3+-TiO2投加量为1.0 g·L-1时,2,4-二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3.
掺杂态聚苯胺的共振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聚苯胺(PAn)在不同状态(掺杂、反掺杂、碱式、氧化、还原)下的拉曼光谱.根据其光谱特性,结合其它实验结果,提出了掺杂态PAn分子链包含电荷分布不等的三种苦环和二种氮原子的四单元苯醌变体模型,指出质子酸掺杂系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讨论了PAn氧化程度对掺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ABO3-type perovskite-like manganites, RE1xDxMnO3 (RE = rare earth ions, D = Ca2+, Sr2+, Ba2+ etc.), have inspired remark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 effects for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1, 2]. Since A- and B-site substitution can give rise to a large number of derivant compounds, fruitful structural, magnet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would be expected in this family. As we have known, the ideal ABO3-typ…  相似文献   
145.
聚乙炔作为合成的有机金属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MacDiarmid等发现可用电化学方法对聚乙炔进行可逆掺杂,使其电导率达到金属的水平,而且聚乙炔本身具有一个由微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有很大的表面积(~60m~2/g),因此适合于作二次电池的电极。人们已在实验室制备了各种类型的聚乙炔电池,它们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可充电等特点,因而具有研究价值。沈之荃等曾应用稀土配合催化剂合成了高含量顺式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和抗氧化稳定性的聚乙炔。本文报道稀土聚乙炔电池及其电化学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稀土聚乙炔电池的开路电压可达3.5V,短路电流达10mA,平均功率密度达160W/kg,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6.
纳米Ce1-xCoxO2-δ固溶体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方法, 在络合剂及氧化剂的辅助下合成出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Ce1-xCoxO2-δ固溶体. XRD结果表明, Ce1-xCoxO2-δ固溶体具有立方萤石结构; 产物的平均粒度约为4 nm. 小半径、低价态Co离子的掺杂导致晶格收缩. 结合XRD和Raman表征结果确定固溶体的固溶限约为x=0.06. 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Co离子以混合价态(+2, +3)存在于CeO2晶格中, 随着钴掺杂量的增大, 带隙逐渐蓝移. 低于固溶限样品的室温体相电导率随着钴含量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7.
Sm2O3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烧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Sm2O3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出等速烧结过程中试样的线收缩率、密度、气孔率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 它们随烧结温度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关系, 利用非线性回归了等速烧结过程动力学方程. 结果表明, Sm2O3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烧结过程分为3个阶段, 当烧结温度低于1000 ℃时, 线收缩率与密度变化较小, 处于烧结的初期; 在1000~1400 ℃时,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 线收缩率与体积密度急剧增大, 材料开始烧结并致密化; 当烧结温度高于1400 ℃时, 线收缩率与体积密度趋于一恒定值, 材料已经致密化. 由归一化速率方程可知, 在T=1225 ℃时, 材料的烧结致密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8.
149.
Zn2SiO4基体掺杂稀土离子纳米粉体的制备和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sol-gel法在Zn2SiO4基体中掺杂稀土离子Eu^3 和Y,制备了Zn2SiO4:Eu及Zn2SiO4:Eu,Y纳米粉体,研究不同稀土离子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表征,目标产物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1nm和27nm。  相似文献   
150.
纳米银掺杂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金属纳米颗粒因其粒子尺寸小(1 ̄100nm),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而具有量子尺寸效应[1]、小尺寸效应[2]、表面效应[3]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4]等,从而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奇特性,如:光学性质、磁性质以及电磁学性质[5],使其在催化、信息存储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6]。虽然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很多[6],但是由于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容易发生聚集,所以如何保持其稳定性依旧是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