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802篇
化学   1293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这篇论文综述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院院士Navrotsky课题组多年来在多孔材料上取得的一系列热化学研究结果。讨论了热化学对微孔、介孔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合成过程的影响。借助多种测热手段对影响骨架结构的热焓、热熵和自由能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计算。研究数据表明一系列纯硅分子筛、介孔材料和磷酸铝多孔材料同相应的石英相和块磷铝矿相相比能量上最多只高出15 kJ·mol-1。一系列纯硅分子筛的熵值比石英相高出3.2—4.2 J·K-1·mol-1;在0—12.6 J·K-1·mol-1范围内相对应的自由能几乎没有差别。因此,对不同微孔、介孔材料,其骨架结构在能量上是几乎没有区别的。另外,本文通过介绍一种新型测热方法——原位测热,揭示了分子筛合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和成核/结晶机理。  相似文献   
32.
一种半芳香的非晶尼龙共聚物溶解于熔融的己内酰胺中,引发后者负离子开环聚合原位制备尼龙6与非晶尼龙的共混物.与纯尼龙6相比较,此原位共混物的强度与模量显著提高.非晶区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表明共混物为均相体系,其组分的相容性源于负离子聚合过程中链交换反应引起的共聚.与纯尼龙6相比较,此共混物的熔点与结晶度显著降低.此外,与纯尼龙6只存在α晶不同,共混物中伴生有大量的γ晶.当非晶尼龙含量为20 wt%时,绝大部分晶体为γ晶.然而,共混物中球晶仅有一定程度细化.共混物强度和模量的提高被认为主要源于非晶区分子活动能力降低以及γ晶相对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多相催化反应原位红外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和建立了一套能耐高温的用于多相催化反应研究的原位红外系统,反应温度从室温到1150K,系统真空为1.0*10^5-1.0-10^-4Pa,红外光谱检测范围为4800-200cm^-1。此系统扩展了原仪器的功能,提高了仪器利用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34.
Cu-ZSM-5分子筛上[Cu-O-Cu]2+物种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各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  相似文献   
35.
原位氧化还原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LixMn2O4尖晶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Mn2O4尖晶石是新一代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1], 其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影响很大[2].常规合成大多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 此法具有反应温度高, 反应时间长, 容易产生缺陷和产物不纯净等缺点, 导致所合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较差. 目前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电池正极材料Li xMn2O4尖晶石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在常规水热合成法的基础上采用原位氧化还原沉淀水热合成法 [3]制备前驱物, 该法合成条件更温和, 而且使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  相似文献   
36.
分子筛改性气—液毛细管柱及其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位合成法制备的分子筛膜对玻璃毛细管内壁进行改性后,成功地制备了常规口径及大口径分配SCOT柱,并对毛细管柱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7.
38.
通过原位直接缩聚反应,制备了刚性棒状聚对羟基苯甲酸酯(PHB)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多嵌段共聚物(PBT-PTMG)的微相复合物.复合物可溶于氯仿等溶剂,可以浇铸成膜.本文研究了PHB含量和聚合过程中,基体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微相复合物形态以及力学性能影响.同共混法相比,原位缩聚法可得到分散更均匀,力学性能更优良的微相复合物.  相似文献   
39.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凹凸棒土(Attapulgite),通过超声分散的方法将其均匀分散到苯乙烯单体中,并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方法制备出凹凸棒土/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了凹凸棒土及其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对复合物的GPC测试表明,采用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可以显著提高树脂的分子量。XRD结果表明聚苯乙烯不是嵌入到凹凸棒土的层间,而是通过离子吸附接枝在凹凸棒土的棒状晶束上。  相似文献   
40.
本文应用加压原位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在反应温度50-70℃、反应压力1.0-2.0MPa, 氘代苯为溶剂,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 考察了磷化氢与环烯烃1, 5-环辛二烯、双环戊二烯、1, 3-环己二烯、1, 4-环己二烯及1, 5, 9-环十二三烯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 磷化氢与1, 5-环辛二烯反应主要生成双环膦杂环壬烷; 与其它环烯烃均不生成膦杂环化合物, 仅为一取代伯膦或二取代仲膦产物。磷化氢与环烯烃反应仍为串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