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5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化学   2161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193篇
综合类   92篇
数学   107篇
物理学   13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Co(Ⅱ)离子对PbO2和Pt电极上阳极析氧过程的催化作用,以及Ag(Ⅰ)离子对阳极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文献上已早有报导[1-4],但大都是仅通过总的极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果.由于在氧析出的同时往往有其它阳极氧化过程同时进行(例如,Co(Ⅱ)或Ag(Ⅰ)的阳极氧化),因此,很难从总的极化曲线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用气体电量计法直接测量氧析出速度,并对Pt和PbO2电极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些新的结果.1实验方法为了直接测量氧析出过程的分电流,实验时串联了一专收集O2的气体库仑计.电解槽和库仑计阳极均安装在各自…  相似文献   
52.
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中顺铂-DNA模型分子的选择性插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包裹和控制释放是药物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表明:顺铂-DNA模型分子cis-[Pt(NH3)2(5′-GMP)2](5′-GMP 5′-单磷酸鸟苷)可插入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Zn0.68Al0.32(OH)2](NO3)0.32·mH2O。但另一种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iAl2(OH)6]Cl·H2O由于其阳离子层中正电荷密度较高、阳离子层与层间阴离子之间静电作用较强,因而顺铂-DNA模型分子不能通过离子交换方式插入其层间。光谱数据证实插入层间的顺铂-DNA模型分子结构不变。这可能为铂-DNA分子的传递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熔融萃取法富集痕量铂和铑─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以2-硫基苯并噻唑(MBT)为络合剂,用熔融萘萃取痕量的铂和铑,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之。文中曾对一些有关参数作了试验,并找出各参数的最优值,对共存离子的允许量也作了试验。最后用国家标样和部级管理样核对本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4.
碳铂类似物的合成,表征及对大鼠W—256肉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十八种〔PtA_2X〕·yH_2O,其中A分别为NH_3、CH_3NH_2、1/2乙二胺和1/2(2,3-二甲基-2,3-丁二胺),X分别为1,1-环丙烷二羧酸根(CPrDCA)、2-甲-1,1-环丙烷二羧酸根(2-M-CPrDCA)、2-甲-1,1-环丁烷二羧酸根(2-M-CBDCA)、1,2-环戊烷二羧酸根(CPDCA)和1,1-环已烷二羧酸根(CHDCA),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抑制大鼠W-256肉瘤的活性,发现配合物〔Pt(NH_3)_2X〕系列按X不同有以下的活性次序:CPrDCA>2-M-CPrDCA>CPDCA>CBDCA(碳铂)≥2-M-CBDCA。  相似文献   
55.
首次研究了碳化钨负载S2 O2 -8 ZrO2 (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WC PSZ)上正戊烷的反应情况及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各种因素 ,并用GC MS ,XRD ,BET等手段分析了正戊烷反应产物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结果表明 :WC PSZ对正戊烷具有异构化和裂解的双重催化作用 .PSZ在负载适量碳化钨后对正戊烷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显著提高 ,显示出优于Pt PSZ催化剂的效果 ,碳化钨的负载量为 2 0 %的效果最佳 .适当的焙烧、活化和反应温度等条件是取得良好反应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Modific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cations to polymer-stabilized Pt colloidal clusters modified with cinchonidine was studied in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methyl pyruvate. Compared to the enantiomeric excess (e.e.) value (71.4%) obtaine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metal cations, obvious e.e. enhancement (up to 82.5%) was resulted from the addition of Zn^2 but with a certain decrease in activity. The reaction parameters in the presence of Zn^2 were also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t colloidal catalysts in the presence of metal cations performed very differently from that in the absence of metal cations.  相似文献   
57.
周敏  林国栋  张鸿斌 《催化学报》2007,28(3):210-216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Pt催化剂Pt/CNTs并将其用于催化甲苯加氢脱芳(HDA)反应.结果表明,在1.0%Pt/CNTs催化剂上,在0.4MPa,373K,PhCH3/H2摩尔比=6/94和GHSV=120L/(h.g)的反应条件下,甲苯转化率可达100%,比反应速率为0.0523mmol/(s.m2),分别是γ-Al2O3和AC负载各自最佳Pt负载量催化剂1.4%Pt/γ-Al2O3和2.4%Pt/AC上相应值的1.17和1.18倍.甲苯加氢产物全部为甲基环己烷,其他可能的加氢产物均在气相色谱检测限以下.催化剂的表征研究揭示,用CNTs代替γ-Al2O3或AC作为载体并不会引起所负载Pt催化剂上甲苯HD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发生明显变化.与γ-Al2O3或AC负载的相应催化剂相比,一方面,CNTs负载的Pt催化剂易于在较低温度下还原活化,并且其工作态催化剂表面催化活性Pt物种(Pt0)所占表面Pt摩尔分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CNTs负载的Pt催化剂对H2具有较高的吸附/活化和储存能力.这些促进效应对催化剂HDA活性的提高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8.
提出了一种丙醇-氯化钠双水相体系萃取铱的分离-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在HCl介质中基于铱生成三氯亚锡酸络阴离子动力学速率与铂、钯、铑、金差异使铱与铂、钯、铑、金分离,其后在KI介质中萃取铱使其与贱金属基体分离,研究了在丙醇萃取相中铱的吸收光谱分析,并应用于实际样品中铱的测定。  相似文献   
59.
液芯光纤光度法在乙醇水溶液中测定铂(Ⅱ)、钛(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氟塑料长光纤管,以42%乙醇水溶液作液芯,组成液芯光纤,基于铂与氯化亚锡、钛与过氧化氢形成黄色络合物在乙醇水溶液中很稳定,拟定了测定铂、钛的液芯光纤光度法。该法灵敏度高,用 1m长光纤作吸收池,铂的灵敏度为 4. 845 A/mg· L-1,钛的灵敏度为1.41A/mg· L-1(A为吸光度),与常规法(1cm)比色皿相比灵敏度提高了 100倍。该法测定了催化剂中铂,煤灰粉中钛,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60.
温敏性聚合物复合体系低临界溶解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敏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PNIPAm)及其共聚物P(NIPAm-co-KY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等复配体系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变化规律。单因素复配体系中,wEDTA为0.1%时,体系LCST从33℃降低到25℃,增大到0.2%时,LCST下降趋于缓慢;wCTAC在0.5%-3.0%范围内,LCST先上升后下降,但wCTAC在0.5%-1.0%内相转变很不明显,超过1.5%后相转变又趋于明显;而无机盐能使体系LCST线性下降;多因素复配体系中LCST变化较缓和,易于控制且相转变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