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1090篇
  国内免费   521篇
化学   951篇
晶体学   50篇
力学   272篇
综合类   101篇
数学   264篇
物理学   254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本文以二苯基甲酮的KBr压片为标样,在Bruker IFS 120HR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系统考察了该仪器折一些重要操作参数(光源光栏、切趾函数、扫描速度)对光谱质量(信噪比,分辨率)的影响。从而获得了测样时的优化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62.
着重研究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过硫酸铵溶液中电压调制的电致发光现象 .随阴极偏压的增大 ,电致荧光峰位蓝移 ,荧光强度增大 ,同时发现定电压下 ,发生电致发光随时间的衰减伴随着光谱的红移现象 .通过红外光谱、AFM及电化学等手段对电致发光的电位调制机理及荧光衰减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具有相同的起源 ,电压选择激发不同粒径的多孔硅 ,而导致了发光峰值能量的电位选择性 .在电致发光过程中 ,强氧化剂向多孔硅注入空穴使其表面氧化导致小粒径的硅晶逐渐被剥落 ,使光谱高能部分首先衰减出现了随时间的电致发光红移现象 .这些结果支持量子限制效应在多孔硅液相电致发光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减压渣油供氢剂减黏裂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减黏裂化作为一种不生成焦炭的热加工方法主要涉及两类化学反应,裂解反应和缩合反应。裂解反应使减压渣油的平均分子量及其胶团直径变小,改善渣油的倾点和黏度;缩合反应使减压渣油及其中间产物中的芳烃、烯烃等缩合成大分子量产物,产生新的胶核,甚至生成焦炭。常规减黏裂化过程中,这两类化学反应主要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在热作用下渣油中的大分子裂解为H/C原子比相对较高的饱和烃自由基和H/C原子比相对较低的芳香性自由基。后者还可失去自身的环烷氢而使其H/C原子比进一步降低。如果体系中有足量的氢化芳烃存在,那么氢化芳烃分子上的活泼氢就可能转移到芳香性自由基的单电子位,将自由基封闭,从而阻止芳香性自由基之间的相互缩合,抑制使分子长大的缩合反应。如果体系中的氢化芳烃含量不足。则热反应体系中就没有足够的活泼氢将芳香性自由基封闭,芳香性自由基缩合反应的几率较高,造成过早地生焦。这种来自渣油分子自身的活泼氢的化学行为与渣油热反应生焦诱导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4.
模拟透射电镜双倾台进行样品位向调整过程,推导出反映样品倾转前后其合成倾转轴(即共有菊池线对的法线)方向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称为附加旋转角计算公式。指出,实现样品位向调整的双倾操作,等效于样品绕其合成倾转轴的倾转及该倾转轴绕Z轴(平行入射束方向)的旋转之和。利用双倾台对薄膜样品进行的系列倾转实验表明,由附加旋转角公式计算的附加旋转角和实测值相一致。还根据双倾操作过程导出了合成倾转角的计算公式,它可用于判断样品位向调整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5.
用CALPHAD技术优化计算了稀土卤化物熔盐TbCl3-ACl(A=Li,Na,K,Rb,Cs)五个二元系相图以及其热力学性质。优化采用了短程有序-扩展似化学模型,得到了热力学性质和相图自洽一致的结果,并与相应的实验相图进行了比较,对其中差异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和修正。讨论了热力学优化结果,并探讨了过剩热力学性质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66.
温敏性聚合物复合体系低临界溶解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敏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PNIPAm)及其共聚物P(NIPAm-co-KY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等复配体系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变化规律。单因素复配体系中,wEDTA为0.1%时,体系LCST从33℃降低到25℃,增大到0.2%时,LCST下降趋于缓慢;wCTAC在0.5%-3.0%范围内,LCST先上升后下降,但wCTAC在0.5%-1.0%内相转变很不明显,超过1.5%后相转变又趋于明显;而无机盐能使体系LCST线性下降;多因素复配体系中LCST变化较缓和,易于控制且相转变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7.
用离子动能谱探讨了9个苯环上不同取代基的4-氯-4′-取代-苯丁酮EI断裂的主要途径是:分子离子先进行Mclafferty重排,而后α-断裂。将电子能量降低至20e v,对Mclafferty重排的产物离子的α-断裂反应用Hammett方程处理,得回归线性方程lgZ/Z_0=-0.37σp-0.00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9。由此可明显地看出质谱中单分子断裂反应的取代基效应。  相似文献   
68.
清除树脂在组合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超  张政朴  朱晓夏 《化学通报》2003,66(8):536-543
清除树脂是一种特殊的固相试剂。近五年,它们被广泛的用于平行液相法合成组合化学库,简化液相组合化学库的纯化操作。本文综述了清除树脂在纯化操作中的使用策略。根据清除纯化原理,介绍了共价键型和离子键型两类清除树脂。给出了清除树脂在组合化学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最后对清除树脂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半导体超微粒子与有机分子界面的光致电行转移过程是当前光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2];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半导体超微粒子表面光致电行转移的特性;二是研究有机分子对超微粒子的光敏化作用.目前,超微粒子的功能化研究日益深入,其独特的光  相似文献   
70.
低分子量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低分子量梳状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方法及结构,性能。首先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并进一步合成了分子量一万左右的梳状聚合物电解质,结果表明:反应严格按照反应方程进行,精制产物是非晶的梳状聚合物,本聚合物体系均存在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一个在100℃左右,归属为梳状聚合物主链的玻璃化转变,另一个在-20摄氏度以下,归属于侧链玻璃化转变,在室温下侧链可以运动,有利于电活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并用超微电极研究了该电解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