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28篇
化学   1301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6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JIANG Qi-Jun 《结构化学》2005,24(10):1140-1144
1 INTRODUCTION The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 of C60 derivatives, especially light-induced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 has been an active research field for a long time. Many researches are focused on the long-live charge- separated state caused by electron-transfer[1]. And several electron-transfers between electron donor and C60 or intramolecular electron-transfer have been confirmed. As an example, TTF-C60 is proved to be a short-live charge-separated compound[2].Due to the excelle…  相似文献   
72.
本文采用脉冲色谱法温室金属铬合中的氢含量,用正交试验法选择了最佳分析条件(含加热时间,加热初级电流,试样重量,浴料及浴比),建立了锡浴法测定铬中氢的方法,方法精度为5.5%。  相似文献   
73.
刘宝殿  朱东升 《合成化学》1994,2(3):263-267
合成了丙烯酸三苯基锡酯及其聚合物,通过IR、 ̄1HNMR、 ̄(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断单体中的锡原子与羰基氧原子间存在分子间的配键,锡原子的配位数是5,而聚合物没有形成锡氧配键。  相似文献   
74.
利用界面缩聚技术,将二烷基二氯化锡、二(β-烷氧羰乙基)二氯化锡与有机二元醇、酚、硫醇反应,制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锡大分子化合物.对这些新化合物进行了分子量、红外光谱、TG/DTG测试.对有机锡大分子化合物阻止聚氯乙烯(PVC)热分解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合成的有机锡聚醚化合物可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  相似文献   
75.
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Sn(Ⅱ)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生成络合物,于-0.74V(vs.SCE)出现一灵敏的极谱峰。锡含量在4.2×10-8mol/L~3.4×10-6mol/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7×10-8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极谱波为络合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Sn(Ⅱ)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Sn(Ⅱ)∶PMBP=1∶1。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已用于矿样中痕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76.
以不同沉淀剂和铝盐与SnCl4共沉淀制备了Sn/Al2O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富氧条件下催化丙烯选择性还原NO的性能,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发现以NH3.H2O和NH4HCO3为沉淀剂、NH4Al(SO4)2为铝盐制备的Sn/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NO转化率达90.9%,最佳催化活性温度为350℃.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254 m2/g,孔体积为0.878 cm3/g,孔径分布曲线在3~8 nm出现双峰,Sn物种主要以晶态SnO2存在,且表面Lewis酸酸量增加.  相似文献   
77.
高翔  黄邦州  吴世晖 《化学学报》1991,49(8):827-832
金属锡作用下烯丙基溴与α,β-不饱和醛区域选择性加成,只生成1,2-加成产物。烯丙基卤代物和锡与1,4-醌类反应,不经分离,直接氧化可得到烯丙基取代醌类。  相似文献   
78.
在用酯基锡MeO2CCH2CH2SnCl3合成配合物MeO2CCH2CH2SnCl3·(2-OHC6H4CH=NC6H5)时,其配合物的甲苯溶液放置培养单晶时(放置十天以上)会发生分解生成配合物MeO2CCH2CH2SnCl4—·H+。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用元素分析、IR、NM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cn, a=7.852(2), b=12.236(1), c=16.952(4) ? V=1628.7?, Z=4, Dc=1.79g/cm3, F(000)= 860,m=22.2cm—1(Mo),R=0.0449, Rw=0.0382。标题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中心锡原子的配位数为6。  相似文献   
79.
合成了Nd(ClO_4)_3·4phP=O·C_2H_5OH配合物,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它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此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475(61)A;b=15.003(15)A;c=18.697(15)A;α=85.44(7);β=78.49(24)°;γ=83.13(26)°;V=3671.2A,分子由99个非氢原子组成,实际上分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配阳离子[Nd(ClO_4)_2·4phPO]~+;阴离子ClO_4和溶剂合分子C_2H_5OH配阳离子的钕与八个氧配位,四个氧来自双齿配位的ClO_4,四个氧来自四个ph_3PO,八个配位氧组成三角十二面体。 中性膦(磷)类化合物包括(RO)_3P=O和R_3P=O是一类重要的萃取剂。工业上已应用的TBP和TOPO都属于这一类。为了研究这类萃取剂在不同底液中萃取行为之所以不同的内在因素,我们制备了不同希土盐类与三苯基氧膦的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结构测定。已知的中性氧膦希土配合物中进行过结构测定的有Ce(NO)·2phP=O、Nd(NO)_2·2php=O·C_2HOH、La(NO_3)_3·3php=O·C_2H_5OH·CHCl_3和Nd(NCS)·4php=O。这些配合物晶体及分子结构各异,这表明了三苯基氧膦在形成配合物时的复杂性。本文报导的Nd(ClO_4)·4phP=O·C_2H_5OH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即[Nd(ClO_4)_2·4phP=O]~+外界的ClO_4和溶剂合分子。这在中性配体与高氯酸希土形成的配合物中时有发现。已知结构的  相似文献   
80.
纳米核壳式铜-锡双金属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牟国俊  赵斌 《无机化学学报》2004,20(9):1055-1060
A kind of novel core-shell Cu-Sn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has been prepared by a new method (displacement method), in which Sn was made to cover on the surface of Cu nano-cor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reaction mechanism have been discussed. This reaction happened under the existence of coordinate agent-(NH2)2CS and protective agent PVP. Th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were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granule diameter between 50~100 nm and good dispersing capability. The Cu-Sn nanoparticles proposed has better oxidation-resistant ability than Cu nanoparticles with corresponding granule diameter and can be applied as lubricant additives as well as antibacterial agent. When the additive amount is very low (0.1wt‰~0.5wt‰), it can improve the PB of the lubricant by 92%~106%, and also enhance its antiwear characteristics and friction-reducing propertie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000 ppm, it can reach an antibacterial ratio of 9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